“千载诗书城”眉山
标签:
杂谈 |
眉山是成乐黄金走廊的中段重点地区及“成都平原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古称眉州,是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2000年7月立市。“眉山”一词由来据说是因为城郊的一座小山,远望如眉而得名。这里有东坡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竹文化、水文化等旅游资源,有东坡文化节、彭祖寿星节、洪雅台会、青神竹编艺术节、瓦屋山杜鹃节和国际道教文化节、冰雪节、橘花节、仁寿枇杷节、仁寿羊肉美食文化节、仁寿曹家梨花节、丹棱的唢呐艺术节等。名人有西晋文学家李密,宋代大文豪苏氏三父子,长安画派创始人、“东方梵高”、“画坛怪杰”冯建吴。
主要旅游景点有三苏祠、三苏纪念馆、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黑龙滩水库、彭祖山(仙女山)、彭山江口汉崖墓、牛角寨大佛、中岩寺、中国竹艺城、东坡湖公园、龙鹄山等。著名传统美食有仁寿黑龙滩全鱼席、芝麻糕、汪洋镇干巴牛肉、回锅羊肉、回锅鱼、文宫枇杷、曹家梨;东坡松花蛋;东坡区的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鱼、龙眼稣;眉山脐橙和国优三苏酒;彭山的彭祖酒、甜皮鸭;洪雅的雅鱼、藤椒油、瓦山春酒、道泉高山绿茶和各种野餐;青神的江团、汉阳鸡、中岩烤全羊、青神椪柑;丹棱的冻粑,不知火,曹八娘,刘鸡肉,大雅枇杷等等,尤以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松花蛋、芝麻糕扬名海内外。工艺品有青神的竹编工艺和仁寿的火凤凰陶瓷工艺品等。
三苏祠博物馆即三苏祠,是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位于眉山城西南隅纱彀行内。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代洪武年间扩建,明末毁于兵火,仅存五碑一钟,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按明代规模重建,尔后历代均有增益补修,现占地56800平方米。2003年更名为“三苏祠博物馆”。主要建筑有正门、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云屿楼、披风榭、瑞莲亭、百坡亭、碑亭、抱月亭、快雨亭、式苏轩、景苏楼、绿洲亭、半潭秋水房山、彩花舫、南堂、疏竹轩、绿筠轩等。
殿堂部分由三进四合院组成,虽按轴线处理,但两边却运用了均衡而不严整对称且有自由变化的手法,有收有放、灵活多致。园林景观保持了浓郁的清代园林自然、古朴、典雅的特点,屋宇堂廊,布局有序,点线呼应,疏密有致,匾额对联,缤纷耀彩。
洪雅瓦屋山森林公园是与乐山大佛、峨眉山构成川西南旅游“金三角”,海拔3522米,古称居山、蜀山、老君山,早在唐宋时期就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系太上老君升天之地,道教发源地,青羌民族最后留居之地。地质作用,瓦屋山形成了向东西两侧略倾的屋脊状地形,从任何角度望去,此山整体上都状若瓦屋,因而得名“瓦屋山”,是中国最高、最大的“方山”。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空气湿度,风向等条件,极易出现云海,日出、佛光、圣灯、三个太阳等神奇的天象景观。山顶象尔岩是观景的最佳位置,岩下有时云海千里,白浪翻涌,峨眉、贡嘎仿佛两只小船在云浪中沉浮。公园面积104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6.1%,山顶1.5万亩原始森林是整个公园面积最大、景观最为丰富的景区。有植物3900种,乔木200余种,药用植物2200多种,属国家濒危、珍稀植物的有红豆杉、珙桐等84种。
是“世界杜鹃花的王国”和“鸽子花的故乡”。有46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熊猫、羚牛、黑颧、绿尾虹雉、小熊猫、猴等。如今在玉屏山与瓦屋山分别修建了玉屏森林度假村、瓦屋山金花桥、古佛坪、象耳山庄和光相山庄、瓦屋山大酒店等服务设施。
丹棱老峨山是峨眉山的姊妹山,位于丹棱县城西,海拔1142米,突兀一峰独峙,时有烟去在半山飘浮,尉为壮观。山中名胜古迹如金顶、舍身崖、九老洞、万年寺、伏鹤寺、一线天等,皆与峨眉山“同名同姓”。民间传说先有此山,后有峨眉,故名“老峨山”。
老峨山佛教盛行,香火旺盛,建寺于隋,兴盛于唐、宋、元、明、清,山中共建有72座寺庙,僧侣最多时竟达千人。唐代开元年间,道教传入老峨山,先文在山中建了36庵堂,有近400名道士修道山中。老峨山既有堪与峨眉山媲美的日出、云海、佛光,更有独具特色的华头悬空、美女晒羞、摩崖石刻造像等等。农历“六月六”传统朝山会盛况空前,唢呐、龙灯、狮灯、花灯、莲箫、高桩平台等节目热闹非凡。山区出产的云雾毛峰、炒青绿茶、红茶系列产品和总岗特液、业牌液系列名酒十分畅销。
仁寿黑龙滩位于川西旅游热线中部的最佳位置,库区幅员186.4平方公里,湖面23.6平方公里,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3公里,湖边长310公里。有“大坝雄姿”、“溢洪瀑布”、“龙岩古迹”、“蟠龙绿岛”、“报恩寺院”、“八仙群岛”、“三湾积翠”、“双燕湖光”、“青龙花木”、“山王果园”等十大景点四十余处景观。
在四川,有一座城市曾被宋人称为“千载诗书城”,被清人称为“人文第一州”,这是古称眉州的眉山。陆游生活的宋朝,眉山就出了886名进士,这个数字还没算今属眉山的仁寿、洪雅等县。苏轼、苏洵、苏辙三人不用说,早在殷商时期,眉山的彭山就诞生了一位奇人,曾封于彭城,后来又归隐故里,他就是寿享八百的彭祖。
五代时期,眉山张远霄得道,被称为弹弓张仙、送子张仙。历代著名文章中有“二表”:《出师表》和《陈情表》,古人云:“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卓立于典籍中的《陈情表》作者就是李密。南宋时期,著名的采石一战,以几千老弱残兵大败金国皇帝亲征的虞允文,籍贯眉山仁寿。在13位中国画近现代大师中,四川占了三个:张大千、石鲁和蒋兆和,画坛怪杰石鲁的家乡也属眉山。等等,不胜枚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