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绒棉之乡阿克苏

标签:
杂谈 |
“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水”,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 东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北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交界,南隔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和田地区相望,西南连接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北以天山为分水岭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连,属阿克苏河的冲积平原带,阿克苏河主流从市区南部流过,市内海拔高度1114.9米。汉代,为姑墨国地;唐为姑墨州,隶属安西都护府;宋时为喀喇汗王朝所辖,元明为蒙古宗王察合台封地,明朝属于维吾尔人的叶尔羌汗国;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此设阿克苏办事大臣,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设阿克苏道(驻今温宿县);民国设阿克苏县;49年后,隶属阿克苏专区,83年底撤县设市,为阿克苏地区的行署驻地。
阿克苏因水得名,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兵团农一师师部所在地。著名的柯柯牙防护林、库克瓦什防护林建设,使城区内外林水环绕、绿荫葱翠、鸟语花香、自然和谐,城市森林覆盖率达40.3%,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塞外江南”。
境内水系由新大河、老大河、多浪河三大水系构成,新大河、老大河流经市境104公里,在夹河子镇与和田河、叶尔羌河、噶尔河汇流成世称“无缰野马”的塔里木河。多浪河系灌溉河流,长年不冻,流经市境78公里,注入多浪水库。
阿克苏气候宜人、地势平坦,以农业为主,又以棉花尤其是长绒棉为主产,工业有纺织、水泥、化工等门类。阿克苏市北端,著名的“柯克亚工程”三北防护林带,绵延伸展数十公里,蔚为奇观,乘车游览,十分方便。红枣、薄皮核桃、红富士苹果、杏、香梨、葡萄、甜瓜等特色产品,在国内外都有名气,是著名的瓜果之乡。畜牧类有牛、羊、猪等。野生动物中,哺乳类二百多种,野生植物有近五百种。矿藏资源有伴生矾的磷、石灰岩、玄武岩、石膏、石英砂、陶瓷原料、汞、重晶石、铝矾土、煤等。阿克苏作为“中国棉都”和“中国长绒棉之乡”,棉花产量持续占全疆的1/3,占全国的1/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
五百公里的半径内辐射南疆五个地州和吉国首都比什凯克、哈国重要经济城市阿拉木图,从乌什口岸出发,仅440公里可达中亚通往欧洲铁路大动脉的吉尔吉斯斯坦巴雷克其市,从这里进入欧洲市场,比从欧亚大陆桥进入缩短了一千二百公里,比海运时间缩短3/4。如今阿克苏人的目标是:成为21世纪的“西部深圳”。
市区及周边旅游资源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世界地质奇观天山神秘大峡谷,有千姿百态的雅丹地貌,有奇泉怪树的神木园,有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大草原,也有雪山回应的高山湖泊。龟兹、多浪文化熏陶和南疆少数民族风情,又是热情洋溢的“歌舞之乡”。
龟兹故地,西域精萃,水韵绿洲,森林城市就是美丽神奇的阿克苏。晴川烟树、云悬玉峰、烟笼多浪、沙海胡杨、古寺晨唱、浑河古渡、三熟奇桑、艾湖归舟、古崖幻影、长虹旭日等十景闻名遐迩。“多浪巴亚万”高亢激越;热瓦甫琴、卡伦琴声优美动人;多浪“麦西来甫”热烈诙谐。阿克苏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汉称北道,后称中道,旅游佳境甚多,雪峰辉映的大龙池高山湖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景幽情浓、流淌千年的千泪泉,避暑胜地九眼泉,奇泉怪树、古木奇绝的戈壁魔城天山神木园、国际狩猎场黑英山、老虎台等等。西域三十六国中的“龟兹古国”遗址在库车县境内,始建于两晋时期著名的克孜尔干佛洞和库木吐拉千佛洞等石窟群,还有昭估喱大寺、汉代烽燧、古代冶炼遗址、伊斯兰教遗址、库车大寺等。
阿克苏是南疆重要的旅游城市,古城堡有图地旦古城遗址、黄宫古城遗址、喀拉玛克沁古城、图鲁克旦木古堡,这些古城堡都位于距阿克苏市30公里的阿音柯乡境内。古建筑有麦吾拉乃穆清真寺,位于阿音柯乡阔纳巴扎,由元末明初维吾尔族人吾买拉·加拉丁所建,距今约600余年,是阿克苏市和阿克苏地区西四县伊斯兰教穆斯林宗教活动中心之一。
主要景点还有库车大峡谷、克孜尔尕哈土塔、天山神秘大峡谷、阿克苏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怪树园、森木塞姆千佛洞、默拉纳额什丁麻扎、大龙池、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昭怙厘大寺、阿瓦提丝绸古道、克孜尔魔鬼城等。
库木吐拉石窟位于库车县城西南28公里处,始凿于公元4世纪,于11世纪左右废弃。己编号的洞窟有112个,现存壁画数千平方米,以描绘大乘佛教内容为主,壁画艺术“唐风”较浓,亦有少量雕塑,还有大量的龟兹文、汉文、回鹘文的题记,石窟在内容和风格上与中原佛教艺术相近,出现了“西文净土”、“东方药师”、“法华”、“弥勒”等大型经变故事画。
库车清真大寺位于库车县老城北侧,是目前新疆仅次于艾提尕杂清真寺的第二大清真寺,建于1922年,一次可容纳五千名穆期林做礼拜,寺内曾设宗教法庭。
神木园位于温宿县城西北60公里处,海拔1700米,占地600余亩的园林,称天山神木圆(维吾尔语就是“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为传经圣人的一处墓葬群,位于天山托木尔峰南侧前山区,是历史上伊斯兰教集会和朝拜的圣地。相传公元十一世纪,沙特阿拉伯一名叫苏力坦库尔米什赛伊德的伊斯兰阿訇,带领两千名教徒,经印度绕道中国西域传教,受到当地人的抵制并发生冲突,败退至此地,大部分教徒已经战死,形成了一处占地颇大的园林陵墓群。园中的泉水、树林是教徒们败退此处时(此地称色日克维都,维吾尔语,意为黄色的土地,亦不毛之地),又累又渴,苏力塔库尔米什赛依德就用离开麦加时穆罕默德送的手杖插在现在泉源位置上,泉水便喷涌而出,而且奇迹发生了,有水的地方都变成了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