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2009-09-29 14:18:06)
标签:

杂谈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在芬兰购物,大部分东西都比国内贵很多,只有名牌的机械手表和鞋类等为数不多的商品价格还算实惠,所有东西的品质几乎都无可挑剔。

逛了几家店,从布置装潢上讲,国内很多的店铺也并不比之逊色,但从东西的质量和讲究程度看,总还是较之略逊一筹。从商品种类的丰富程度看,优势没有多少,必定很多东西、包括高档奢侈品,国内也很多,且感觉似乎国内更加丰富一点才对。也许是由于国内的商店规模都比较大,衬托出一种华丽和琳琅满目的虚景,事实上并非如此?

总而言之,在国内大城市生活的人们,应该是该见的都见过,没有什么更新奇打眼的东西可言,更不会像乡下人进城,让人看昏了头,早已不是那个时代了。倒是那些街头吃甜点、饮咖啡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大多数国内人所不能享受的,即使有些能够享用的,也不会来得那么地自然地道,那是文化,那才是真正的差距的体现,是来自人们骨子里的不同。

芬兰是北欧唯一加入欧元区的国家,购物可以用美金,因此,用币上没有问题,还方便。商场购物的人不是很多,商品销售也不是很火,东西大都在打折,但仅是给出折扣,没有什么诸如买一送一之类、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不像国内商家那么迫不及待、不择手段地疯狂推销商品,表面上弄的热热闹闹,似乎总是一片繁华气象。这里的人们那种平静、平常的心态,是在国内难得一见的。看来浮躁并不属于全人类,而更多地专属于像我们中国人这样方式活着的人群。

也许有人会说,发展阶段都是一个样子,但我想说,最害怕的不仅是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而是看到了却坚持认为那是正常和理所应当的必然,这才是最致命的。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濒临波罗的海,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都市,既体现出欧洲古城的浪漫情调,又充满国际化大都市的韵味。是一座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花园城。

在大海的衬托下,无论夏日海碧天蓝,还是冬季流冰遍浮,这座港口城市总是显得美丽洁净,被世人赞美为波罗的海的女儿。在赫尔辛基的海港市场上,有一尊名叫波罗的海的女儿的铜像,是赫尔辛基的象征。

赫尔辛基同时也是芬兰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国50%的进口货物通过这里进入。建有全国最大的航空港,40多条国际航线通往世界各大城市。赫尔辛基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文化都市,曾被选为2000年欧洲9个文化城市之一。是芬兰最大的工业中心,不仅是机器制造工业和造船工工业的中心,也是印刷工业和服装工业的中心。

市内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于街间巷尾,既有芬兰过去的辉煌传统,又讲究现代生活的品味。整个城市新旧混合得体,处处流露着大都会的魅力与北欧式的优雅,城内富有特色的建筑和博物馆数不胜数。简约主义风格配合各种活泼独到的创意,融合成各种别致的家具、时装、玻璃及陶瓷器具,令全球刮目相看,争相奉为经典。

市区面积448平方公里,人口约49万。大赫尔辛基面积1145平方公里,人口117万。海岸线曲折,外有群岛屏蔽。始建于1550年。1640年南迁至现址另建新城。1809年芬兰并入俄国,1812年成为公爵领地首府。当时人口不足5千。1917年芬兰独立后成为首都。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工业发达,约集中了全国1/3的产业工人,主要工业部门有机器制造、造船、食品、纺织、陶瓷、印刷、木材加工等。工厂多分布于市区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均毗邻海运码头。海港年吞吐量约1000万吨,占全国1/5。每年1-4月海面结冰,需用破冰船引航。国际航空港设在市区北郊的万塔。市区水面和绿地面积占很大比重,环境幽美。人口居住密度甚低。城中建有赫尔辛基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教育设施。

最初是瑞典的领地,芬兰这个名称就是瑞典语新发现的地方,芬兰人自称为苏米人,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为了和汉莎同盟的城市塔林争夺贸易,于1550年在塔林对面的波罗的海海岸修建了这个城市,命名为赫尔辛基。

建城时,地区的不毛贫瘠、战争和疫症的爆发都阻碍了其发展。由于1561年古斯塔夫一世攻占了塔林,赫尔辛基就没有了发展的意义。有一段很长时间仍然维持在一个海边小城镇的规模,相比于其它在波罗的海沿岸繁荣的贸易中心来说,的确是相形见绌。1710年,它惨遭一场瘟疫的灾难。3年后,初具规模的赫尔辛基城被一场大火烧毁。斯韦堡海军防御工事的建设提升了赫尔辛基的地位,1808-1809年,瑞俄之间的最后一次战争时,赫尔辛基又经历了一场大火,1/4的城市被毁。直至1809年俄国于北方战争打败瑞典,合并了芬兰,成立了自治的芬兰大公国之后,赫尔辛基才正式开始发展成为一个主要城市。

为了在芬兰境内消除瑞典的势力和便于管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将芬兰首都由邻近瑞典边界的图尔库搬迁到赫尔辛基。芬兰的唯一一间大学图尔库皇家学院,也于1827年迁到赫尔辛基,并成为现时的赫尔辛基大学。这次搬迁更加巩固了赫尔辛基首都地位,之后的数十年经历了空前的发展,具备了成为20世纪世界级首都的基本条件。这个转变最先发生在下城区的中心部分,该区以新古典主义的风格重建,类似圣彼得堡的建筑。另外科技的发展,例如铁路和工业化进程都是赫尔辛基发展背后的关键。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1918芬兰内战之中,战争的首日128日赫尔辛基就落入了红军之手。在一轮小规模战斗之后,整个芬兰南部都受到红军控制。虽然有些参议员和官员都仍躲藏在首都,但参议院仍迁到了瓦萨。当战争的情势转向对红军不利的时候,支持芬兰白军的德军于年4月重夺了赫尔辛基。

与坦佩雷不同,赫尔辛基相对受到的破坏较少。白军胜利后,很多前红军的士兵和通敌者都被囚禁在遍布全国的监狱之中。最大的一个监狱,囚禁了大约13300人,是位于赫尔辛基的前海军基地芬兰堡。虽然内战对社会造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创伤,但国内人民的生活质素和整个城市都在之后十年获得改善。有名的建筑师例如埃利尔·沙里宁为赫尔辛基制订了多个发展弘大的发展计划,但它们并没有完全实现。

在冬季战争(1939-40年)和持续战争(1941-44年)之中,赫尔辛基都受到苏联空军的空中轰炸。最庞大的一次发生于1944年春季,超过2000架苏军轰炸机对赫尔辛基投下了16000枚炸弹。但由于赫尔辛基的空中防御出色,相比于欧洲其它受到严重轰炸破坏的城市,赫尔辛基的受破坏程度较小。只有很少炸弹投入到人口密度高的地区。

尽管经历了纷乱的首半个20世纪,赫尔辛基仍然继续稳定发展。1970年代快速的城市化与欧洲其它地方相比都是较迟,到1990年代,都会区的人口增长了三倍,2006年为150万人,占芬兰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强。赫尔辛基相对较小的人口密度及其独特的结构都归咎于其较迟缓的城市化过程。今日赫尔辛基是欧洲第二个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首都,仅次于布鲁塞尔。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芬兰史迹保存最完整的国家博物馆,主要介绍芬兰历史、史前史、建筑史和人种史。雅典娜美术博物馆,珍藏着芬兰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品。市立博物馆,主要展出具有赫尔辛基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雷巴瓦拉美术馆,收有以史诗卡雷瓦拉为主题的福雷斯商绘画。距市中心不远的塞乌拉岛上的露天人文博物馆,陈列着芬兰历史上不同年代农民的衣着、家具和劳动工具,建有专供展览的18-19世纪的农舍、庄园主住宅、蒸汽浴室、作坊、谷仓、农村小店、风车和小型农村教堂。

还有一些专收件的博物馆,如铁路博物馆、风俗博物馆、战争博物馆、邮电博物馆、教会博物馆、动物学博物馆以及齐相亲画廊等。建于1640年的赫尔辛基大学,是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大的高等学府,也是芬兰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大学。最初创建于故都图尔库,名为图尔库大学,1828年从迁到赫尔辛基,随之将原校名改为赫尔辛基大学。

赫尔辛基也是举行各种国际会议的重要城市。1975年,欧安会首脑会议曾在此举行。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于2006910日至11日在芬兰最大的展览和会议中心-赫尔辛基会展中心举行。20096月在赫尔辛基举办了第19届国际桑巴狂欢节。

是欧洲夏季旅游胜地,尤其在夏至前后的白夜期间,由于地处高纬度,夏天太阳只落下一个小时,但气温不高,气候凉爽,港口外几个小岛更是游泳的好地方。但冬季常为阴天,太阳仅在空中持续几个小时,可由于大西洋暖流,气候并不寒冷,比北京的晴空万里的冬日要暖和得多。北欧几个国家统一的交通法律是,只要汽车一启动,不管白天夜晚,大灯一定要打开。芬兰法律规定,任何建筑,没有供暖设备一律不得施工建设。为适应当地气候,一般建筑的窗子都相当大,以便采光,门上都按有气压自动关门的设施。桑拿浴是芬兰人发明的,几乎每家在郊外的湖边都有自己的桑拿屋。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芬兰人崇尚古朴,即使五星级旅店的自动玻璃门四边也要镶上雕花木条以示古老,地毯颜色黯淡,全市找不出金碧辉煌的装饰,市中心还保留砖石砌的旧路,有的酒店内也镶上砖做成清水墙样,打扮的像个砖窑。

因自己国家小,但森林面积大,主要工业是出口纸浆,几乎人人都学习外语,会两三门外语的芬兰人比比皆是,连旅店的清洁工英语也非常流利,电视放映外国影片从来不翻译,许多孩子从小看电视就学会了外语,中国人在街上甚至都能碰到从广播中学汉语的芬兰人来搭讪。

港口附近有芬兰最大的工业基地,食品加工、金属制品、印刷、服装和纺织工业发达,专业生产破冰船、客船和海洋工程船的沃特西拉船厂和盛产高级陶瓷器的阿拉比亚瓷器厂,就在港区附近。赫尔辛基港西港是一座集装箱码头,共拥有7台岸边装卸桥,1台码头移动式起重吊车。

芬兰500多万人,拥有20所大学,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大学最多的国家。赫尔辛基大学坐落在市中心,其秀丽古雅的建筑、充裕的藏书、完备的专业、杰出的成就以及悠久的历史,驰名北欧。8个学院是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农业与林业学院。

大学与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如:莫斯科国立大学、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的大学等,大学的许多学者与其他国家大学的学者之间有密切的私人合作关系,这同样促进了国际大学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交流。大学开设了汉语专业,设立汉语教授职位,颁发汉语硕士学位。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群要属位于市中心参议院广场上的赫尔辛基大教堂及其周围淡黄色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数百级台阶上的白色教堂大圆顶巍然耸立,气宇非凡。广场前面,那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雕像被风沐雪,仿佛向人们展示它当年的风韵。

大教堂附近的南码头是停泊大型国际游轮的港口。位于南码头北侧的总统府建于1814年,沙俄统治时期是沙皇的行宫,1917年芬兰独立后成为总统府。总统府西侧的赫尔辛基市政厅大楼建于1830年,其外观至今仍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南码头广场上有常年开设的露天自由市场,商贩在这里出售新鲜水果蔬菜、鱼肉及鲜花,还有芬兰刀、驯鹿皮和首饰等各种传统工艺品及旅游纪念品,是外国游客观光游览的必到之处。

市内街道宽阔,美丽清洁,到处是苍翠的树木和如茵的草坪。市中心大街的街心花园里繁花似锦。市区南端,有一座天文台山,从山顶可以俯瞰赫尔辛基市容。坐落在市区南部海湾6个岛屿上的芬兰堡,17481788年瑞典统治时期建成,1808年成为俄国驻军地。市中心的南码头广场上有一个圆型喷水池,池中有一尊裸体少女青铜像。她面向大海,左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芬兰湾。她端庄秀丽,温柔娴雅,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大海女神-一阿曼达。

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路德派新教的教堂,也是这座城市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广场前面,那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雕像被风沐雪,仿佛向人们展示它当年的风韵。西贝柳斯公园隐没在丛林深处,它是以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命名的,公园中央,有石刻的西贝柳斯纪念碑和一具大型音乐铜管。每年6月都有“西贝柳斯节”,即以这座公园为中心,举办7-10天的各种音乐会。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曼纳海姆大道从中央车站前广场往西侧中央邮局延伸而去,取之于芬兰人敬爱的曼纳海姆将军之名,由大道往北走约一公里,有许多具代表性的博物馆及美术馆。

首先,位于大道左侧的红色花岗岩建筑为国会大厦,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因此可窥其威严壮观之全貌。走过国会大厦约500公尺,左侧可见一座塔形的建筑物,此即国立博物馆。内部分为史前、史后、民族诗学等叁个主要部分展览。博物馆对面有一座白色建筑物,是用作为演奏会及会议场使用的大厅,南方则为市立博物馆。再往前便是自然博物馆,可以一窥芬兰的极地生物景观。

就连位于艾斯普那帝大道底端、赫尔新基最大的露天市场,也是找不出丝毫的杂乱与匆忙,一个个小摊位贩卖着花草、家常食物、一般用品、手工艺品等,充满芬兰的生活风情。

在广场中央,还有一座古埃及式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1833年,为了纪念俄皇尼古拉一世及其王后访问而建的。一般昵称为女王之石;另外,广场西侧有一座喷水池,中央为Havis Amanda铜像,在这座人鱼像的四周围绕着海狗铜像,设计颇为精巧。广场北侧则为政府机关林立的街道,其右后方为总统官邸,门前有着灰色制服的卫兵站岗。在市集广场的尽头,便是风光明媚的南边码头,北欧著名的诗丽雅号及维京号,都是在此泊岸。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上议院广场位于卡乌帕多利广场北边,是一处正方形的美丽广场,昼长夜短的夏天,此广场常是许多露天音乐会或其它表演的最佳场地。广场是芬兰的历史中心,也是新古典主义的中心,其于18181852年间完成,由C.L. Engel所设计。包括大教堂、参议院、都市管理局和赫尔新基大学及其图书馆,都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作,赫市最古老的岩石建筑也位于此。广场中央有一座帝俄时代统治芬兰的亚历山大二世的雕像,乃是1894年帝俄时代的作品。

19世纪,一场大火烧掉了许多重要建筑,负责都市规划的C.L. Engel决定放弃木材材料,今日的赫尔新基,便是他与其同伴Ehrenstorm的杰作。来到上议院广场,没人可以忽略北侧的大教堂,其希腊神殿式的白色柱廊,及醒目的青铜圆顶,高高的耸立在上百阶的阶梯上,无论你走在市区的那一个角落,四周皆可望见其独一无二的身影,颇似伦敦的圣保罗教堂。

广场西侧为赫尔新基大学,东侧为帝俄统治时代的参议院。另外,广场附近的芬兰银行前,有J.V. Snellman的铜像,其在帝俄统治时代,促使俄国准许芬兰人使用芬兰语及该国通用货币。

在卡乌帕多利广场北边,是一处正方形的美丽广场,广场中央有俄帝时代统治芬兰的亚历山大二世铜像,广场四周的许多建筑物与卡乌帕多利广场附近的建筑物同为十九世纪名建筑师C.L.Engel所设计的。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塞拉沙里露天博物馆位于赫尔新基西北郊,创立于1909年,主要是为了保存芬兰传统建筑而设的,其型态与斯得哥尔摩的史堪森露天博物馆相去不远。博物馆展示有收集自芬兰各地的古典木造建筑约100座,占塞拉沙里岛的1/3。其中,较大的建筑有11座,最古老的建筑则为1686年所建的木造教堂,其馀的农舍及仓库多为1819世纪所建,内部摆设的家具则年代更久。大部份的建筑物内,皆有精通英语的管理员解说,有些馆内还有身穿传统服饰的专人表演手工艺。此外,岛上处处可见可爱的野生动物,如温驯的野鸭、栗鼠等等。在岛上的餐厅或咖啡屋休憩饮食,仿佛时光倒流,走回了18世纪。

索梅林纳是位于赫尔新基东南方、芬兰湾内的群岛,昔日为防御赫尔新基的军事重镇。1748年由芬兰陆军创建,有北方的直布罗陀之称,当时正是赫尔新基的黄金时代,而这处夸耀一时的要塞有二次陷入敌人之手,在19世纪的克里米亚战争中(1853-1856年),最后仍是抵挡不住英法舰队的炮击。

目前,索梅林纳已被联合国列为重要古迹,在这个十八世纪的要塞小岛上,充满了古典的气息;芬兰当局也正准备开发要塞以作为艺术中心。附近的岛屿有美丽的公园缘地,夏天一到,几乎每个住在赫尔新基市区的居民,都会拎着大包小包,来此地野餐或进行日光浴。

除了海滩与公园,索梅林纳里还有一个防卫博物馆,展示了这个战略性小岛的辉煌历史,一楼有视听室,提供英文解说之纪录片,有时间不妨进去看看。由市集广场旁的港口出发,每小时有一班船出发至索梅林纳,单程约需15分钟。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乌斯佩斯基教堂是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希腊东正教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A.M.Gornostayev所设计,完成于1868年,百年纪念日时曾整修。从远方望向乌斯本斯基教堂,马上就可认出它那红砖色的尖塔,此外,它与港口边的市集广场有桥梁相连。在教堂圣坛后方有一道纯金圣墙,4根大柱各由单块花岗石琢磨而成,工程浩大。教堂内葬有芬兰英雄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元帅,他曾率军力敌苏联的侵略。于1951128日客死瑞士,遗体被送回国内,安葬在教堂中,当其遗体被运送回国时,举国上下夹道相送,其盛况为芬兰前所未有的。

西贝流士纪念公园及西贝流士纪念碑位于岩石教堂西北方约1.5公里处,夏天时节,公园内鲜花怒放,草木扶疏,是市民休息的好地方,常见散步慢跑的民众。园中最可观的,便是西贝流士纪念碑,其以数百条钢管组合而成,造型十足前卫。公园前的海边港口,停泊有帆船及游艇,公园内设有餐厅及咖啡座可供休憩,一边啜饮咖啡,一边欣赏如绘的园景,享受浮生半日闲,为紧凑的旅程画上美丽的逗点。 

由国立博物馆西行数分钟,即可到达岩石广场,岩石教堂卓越的设计极为新颖巧妙,完成于1969年,是斯欧马拉聂兄弟的精心杰作。岩石教堂,顾名思义便是利用位于住宅街的岩石高地建造而成,为了不损及自然景观,将岩石部分往下挖掘,而教堂就巧妙地设计在其中,其内部的墙上处处有岩石开凿后的凹凸痕迹,所以当不知情的人从旁边走过,还真猜不出这就是一个教堂呢。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教堂顶部采圆型设计,由100条放射状的3寸红铜梁柱支撑,再镶上透明玻璃,采光极佳。教堂入口走廊为隧道状,入口处则涂以混凝土,整座教堂如同着陆地球的飞碟一般;造型相当独特。位于教堂中央一侧的圣坛,呈现出极为简单而庄重的气氛,其后侧则是圣歌乐台,此教堂不仅作为弥撒之用,同时也是音乐会的演奏场所,而教堂内的管风琴则是北欧最大的一座。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10:00-20:00,周六至18:00。周日时间不定,遇特别仪式或会议则暂停开放。

艾斯普那帝公园,早在十八世纪,芬兰的王公贵族们就喜欢在这公园里流连,或者是散步闲逛,或者是坐着晒太阳,想要“看人”或者“被看”,艾斯普那帝公园绝对是最佳场所,这样的传统传承了几世纪,至今不改。

此公园其实只是一条大道,展开于中央车站前广场的南侧,因为大道两旁绿荫浓密,所以才成为赫尔新基最受欢迎的散步大道。公园两侧商店、餐厅林立,芬兰特产的陶器专卖店Arabia-Nuuta-javi及芬兰设计中心也在此路上。大道西端则有叁铁匠铜像,为当地重要的约会点,大型百货Stockmann-Forum则在对面。

在宝贵的夏天里,赫尔辛基到处都是露天音乐会,如果来到艾斯普那帝公园,可以坐在阳光明媚的露天咖啡座里,欣赏一场免费而又迷人的音乐盛宴。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国家美术馆,如果没有时间逛遍该市的几个精彩博物馆及美术馆,应选择国家美术馆,作为最经典、最深入的探索之地。其位于中央车站前广场南侧,光是其恢宏的外观就相当可观,其由Theodor Hoijer所设计,完成于1887年,馆内有丰富的芬兰现代艺术及芬兰代表性画家作品,为芬兰最大美术馆。除数量庞杂的艺术作品外,也收藏了其它欧洲各国及俄国画家的艺术品,其中,梵高的Street in Auvers也在馆内。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前一年,即19476月,国际奥委会于斯德哥尔摩就1952年奥运会会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第十五届则有赫尔辛基,阿姆斯特丹、雅典、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洛桑、费城、斯德哥尔摩、芝加哥9个城市提出了申请。通过投票表决,赫尔辛基赢得主办权。

赫尔辛基仅有40多万人口,预计奥运会期,从世界各地到来的客人-旅游观光者、新闻记者、运动员和体育官员等将达7万人。这对一个不大的城市将造成很大压力。他们扩建了作为主体场的赫尔辛基运动场,将原先只能容纳不到5万人的看台扩大为7万人,运动场附近,修建了供游泳、体操和球类比赛的各类场馆。

还有两座宏伟壮观的建筑物:一座是为纪念马蒂·耶尔维宁在1932年奥运会夺得标枪冠军的白塔;另一座是芬兰长跑骁将帕沃·鲁米的青铜像维妙惟肖,展现了鲁米往昔驰骋田坛的雄姿。这两座纪念物,也是芬兰作为标枪之国”“长跑之乡的象征。

             赫尔辛基的商业步行街(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中国奥委会因当时国奥会某些领导人蓄意制造两个中国受阻,故仅参加了1项男子仰泳和83日闭幕式。首次参赛的苏联队,对这届运动会非常重视,共派出295名运动员,人数居各国首位;其次是美国,为286人;东道主列第三,共260人。英257人、法246人、意226人、瑞典206人、联邦德国205人。

 

开幕式气候不佳,但观众台座无虚席。首次出战的苏联女子出手不凡,共获2枚金牌。苏联在摔跤中成绩也很出色,共获6枚金牌,是获摔跤金牌最多的队。苏联最后金银铜牌数分别为223019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