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天下”系列之
留下金老足迹的地方(第543篇)

凭吊“贾岛庵遗址”
(2015—04—08下午)
今天,老夫心里那个爽啊,甭提多高兴哩!
继上次我驴行王平口关城,为旧京西古道上的四个重要关隘——峰口鞍、牛角岭、大寒岭、王平口关城,均已徒步穿行走遍而圆满收官后,今日里,我又有了大大的收获。
4月8日下午,我又一次成功地结束了对晚唐大诗人贾岛在房山一带的历史寻踪(包括对贾岛故里——房山区石楼镇二站村的贾公祠的拜谒;贾岛幼年时曾第一次出家修行的寺院——大次洛云村云盖寺的寻访;贾岛著名诗作《过木岩寺日暮》所描写木岩寺遗址的追思;苦觅找到贾岛曾吟诗写作的松林坡(贾岛松)和凭吊了贾岛庵遗址。
下面把此次寻访贾岛庵遗址情况,作一扼要的赘述,供日后把玩回味。
寻访拜会完贾岛松后,我们夫妇俩异常兴奋,全然不顾疲惫,一心想乘势而为,再拿下寻踪贾岛庵遗址的夙愿……我们遂立马又从长沟峪折返回到隧洞前,径直奔大西沟——贾岛峪而去……。
沿途极目所视,但见这里青峰屹立、怪石嶙峋、泉涌潺潺、林密坡陡、静谧幽深。
因这里曾是贾岛的故乡,也是他出家修行的地方,所以被为历代文人墨客所仰慕,把它列为“房山八景”之一,名曰“贾岛遗庵”。
经过穿涧越岭地艰苦跋涉,在村中一菜农和樵夫的指引下,我们终于来到一处高墙,只见其石壁上赫然行书红漆大字“贾岛墙”。我们攀爬了上去,乡民们说贾岛庵遗址就在这个高台上,面积约有100平方米左右,现在上面仅仅有几棵树和两块大石头……呈现在眼前,只是一片残垣碎裂的大废墟。还好!临墙一侧斜生的杂树枝头系一红布条“僧敲月下门”……。另外,庵前僧人们用过的石碾上落满了树叶和碎石,还依稀使人们想起这就是当时盛极一时的原贾岛出家修行“无相寺”旧址。
桑田几易容,繁华入梦行。青山夕阳在,贾庵杳无踪……。
飒飒山风中,我伫立在贾岛庵的遗址上,遥想到一个晚唐大诗人曾在这个小庙里度过多少不眠之夜,昏暗的油灯光又为我们后人下写了多少传世诗篇……我悻悻失望透了:喟然长叹:贾岛庵啊贾岛庵,你实在不应该就这么消失掉了!
贾岛正是在他三十二岁之际,胸怀抱负,满腹经纶,从这条古道走出故里,奔向唐京城——长安,考取功名,游宦为官,最后客死巴蜀它乡……。我此时此刻,一种怀古之情勃然兴至,随口吟出贾岛《剑客》名篇:“十年磨一剑,霜仞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我们告别了贾岛庵遗址后,夫妇俩仍意犹未尽。继续循着淙淙流淌的泉水上溯行进,路是愈来愈难已辨识了,乎而是密林刺棘挡路,又乎而是陡峭临深渊,路径窄其不及盈尺。我们小心翼翼地龟爬着,泉水源头出现了!我们情不自禁地击掌相庆,祝贺今天驴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浏览山泉附近的散落石刻后,打满了二壶甘洌的山泉水,我们心满意足地下山回家了……。
下山的路上,老伴居然还采撷了一小塑料袋的嫩绿的山“榆钱儿”,准备带回家去“尝鲜儿”。
今日此行,可是收获多多的呀!

贾岛屿村口的民居

踏着深没足面的荒草树叶前进


贾岛庵遗址石辗

贾岛庵遗址石辗

村中废墟
贾岛庵遗址

贾岛庵遗址悬挂的“僧敲月下门”红布条

贾岛庵遗址悬挂的“僧敲月下门”红布条

贾岛庵遗址的“贾岛墙”

贾岛庵遗址“贾岛墙”标语

贾岛庵遗址

贾岛庵遗址

贾岛庵遗址

贾岛庵遗址

贾岛庵遗址

贾岛庵遗址石辗



贾岛屿山泉旁的石刻

贾岛屿山泉旁的石刻

贾岛屿山泉旁的石刻




再见!美丽地贾岛屿

归途中,老伴在路边采摘鲜“榆钱儿”。今日徒步山路约25里

别样生活 精彩纷呈

版权声明
允许转载和使用照片。但是,您转载和使用图片时,请注明本文作者及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