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我关注

(2013-09-02 23:31:32)

在电脑前为文汇报敲键盘,这件事让我觉得有复古美。尤其是主编催稿的时候,加上一句温柔书生的“辰姑娘”的称谓,让女汉子编造的拖稿理由,也不得不婉约一些。“交稿子了”,这句话难得,因为大部分时候,耳边听到的,总是人说“加我一下”,或者,“请转,谢”。

两三年前,社交场合,加一下的都是微博。现在少有加微博了,加一下的都是微信。人的喜新厌旧的本性被技术商业惯得淋漓尽致。我过去早上的习惯是起床翻身上微博看新闻,现在主要用上了微信朋友圈。其实朋友圈里的新闻含量很低。要在一堆晒袜子晒煎饼晒堵车的图片里挑出一两条标题较耸动的链接,其中可能一半还是假内幕。但即便效率低,这个迅速养成的习惯就是改不掉。这心理估计和千百年来村民们聚在水井边,晒晒太阳唠唠嗑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喜欢在相对熟悉的圈子里交换信息,想知道张家长王家短。微信就是村头的那口井。

但我在朋友圈里,只会用“赞”,这是个最简洁明了的捧场方式。贴图发言我都不弄。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贴自己的照片吧,各种斜上45度俯角自拍拼图,看着白富美了,其实也就是美颜水平高,因为朋友们都见过活的。贴吃吃喝喝吧,比较招人烦,“就你喝过法国名酒?把标签念对了给我听听。”贴人生感悟就更不好意思了。微信作为继四大名山之后的第五大佛教圣地,人生哲理不是佛说的就是活佛说的,何必听你说。如要天天贴工作动向,那要得有点营销策略才行,不然人恨不得跟你收广告费。朋友圈里最活跃的人士,有两种,一种把微信账号当镜子,主要用来欣赏自己。另一种当摄像机,化妆扮上了,广而告之。而我心里总有点发怵,觉得这有点像监控摄像。虽然自己也没什么不能被看的,但被所有人盯着总是有点难过。

微信现在还没赚钱,但大家都承认三亿用户价值巨大。我们的注意力有多值钱?在没有流向网络社区的时候,它就是山里的泉水,无限取用。可是一旦流入了微信,就变成了装进瓶子的农夫山泉,商业价值就来了。有趣的是,以前是写字的人强势。现在反过来了。要人看你写的东西,必须要去“求关注”!不过,我喜欢。

各位看家,求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争做90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