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风尚志》as 客座主编
(2010-07-01 22:35:10)
标签:
杂谈 |
我在自己的电脑中文输入法里打weibo,联想出来的词汇分别有微波,微薄,韦伯,围脖,居然没有“微博”!这不是我的电脑有问题,而是我有问题。这个社会还有谁没有使用过这两个字!?就剩我了。让一个从没体验过微博的人来做以微博为主题的期刊客座主编,就像是请一个从来没有生过蛋的人来炒鸡蛋一样,实在是,还算正常,呵呵。
不过,时常踱步在滔滔微博的洪流边,不湿鞋也是不可能的。我这次请来的几位朋友,都是微博高手。姚晨不用说了,咱不靠血统,不靠联姻,靠写小条儿,荣登“女王”宝座。那可是网民们靠一次一次点击出来的,是民选的女王。秦海璐说,微博是最骗不了人的,你是什么品性,什么样的人,微博里很快就能看得出来。我觉得这话有道理。所以,像姚晨,像秦海璐,都是特别真率可爱的人,看他们的微博,让人觉得生活很简单,很阳光,脚踏实地的日子也可以过得一点不世俗。还有我的玉树临风的IT精英朋友杨伟庆,他教育我,微博是最好的信息交换平台,在今后很长时间都会是网络的热点,是营销的阵地,是人脉的金矿,是个人的软实力,天哪,那看来我再不开微博,就真的是愚昧地等着被时代抛弃啦!
小时候每年年初妈妈就给我买个新储蓄罐,让我把小硬币投进去,到了年底的时候,储蓄罐变得满满当当,哐啷哐啷的声音让人很有成就感。现在不用储蓄罐了,一年不用的硬币一样多,却散落在各个角落和口袋,在无法共鸣出哐啷的声音。我觉得微博可能就有点像个,生活中的好多片段和思想的火花,大部分时候过去就过去了,但有了微博这东西,这些小碎片就被储蓄了起来。这和我们写日记还不一样,写日记全靠自觉,但微博就有奖励机制。你被人看了,被人欣赏了,认同了,这多重要啊。就像小时候仍储蓄罐,五分钱都要弄出很大的动静,这样妈妈就会从远处传来一声赞扬,不错啊,又多存钱啦!内心就很得意。
所以,微博大概就属于个零存整取的地方。存进去的是某日某点某分某秒,取出来的是流淌不息的岁月;存进去的是芝麻绿豆的琐事,取出来的就是一部完整的回忆录;存进去的是一时兴起的喜怒哀乐,取出来的就是心灵成长史;存进去的是有感而发的评论,取出来的成了一本思想集。
在办公室里发句牢骚,换来的是几声干咳,但牢骚搁在微博里,就成了草莽英雄。用短信泡妞,发一个情诗,顶多追到一个女人,用短信把情诗发到微博上,就会换来一堆女人追你。在山谷里的一声咆哮,换来重复而单调的回响,而人海里的一句微言,却想不到会换来什么样的精彩和奇遇,山是单纯的,人是复杂的,语言是危险的,人际互动是刺激的,这可真是个神奇的游戏啊。
自从有了手机,我们的生活就被肢解了,而微博却有望在更彻底的肢解,粉碎我们的个人世界后,建立新的心灵空间和人际方式。我忽然发现,微博的记述方式是很适合人文科学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重塑的。你看,《论语》,看格式不像是孔子的微博吗?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还都是对微博的来自远古的呼应。看来,在微博的鼓励下,在人人写字的环境中,大思想家,大文学家很快就要诞生了。
好吧,赶快,我明天就去开个微博。不过我是该在新浪开,还是在腾讯开呢?大家帮我参谋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