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由表达与自由意志

(2014-03-25 15:39:26)
标签:

自由表达

自由意志

情感表达

思维方式

杂谈

分类: 婚姻家庭和社会生活

自由表达与自由意志

 

SM,你好。你参加了两次游行,在我看来很意外,这不像你一贯作风。我也看到你前后两篇文章,以及思想上的转化。任何时候你决定做一件事情,我都会支持你。但在这前后,我也愿意与你有畅通的交流。

 

关于孩子

孩子是纯真无邪恶的,孩子的语言并不如成人丰富,但会带上自己的感情色彩,这只是孩子对世界的简单表达、多样表达,这些感情色彩还不足以代表孩子内心的真实感情。一些成人分辨下的善恶美丑,在此时的孩子看来,只是感性词汇,并不是感情表达。正因为处在这样的阶段,所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让孩子可以勇敢表达、帮助他们学会真实表达,这往往被认为是孩子自我成长的需要;而帮助孩子们提高在正确场合下的恰当表达,则是社会对孩子的需要。

 

家庭教育中,大人与孩子的交流方式

如果说一家三口,妈妈正在跟孩子交流,爸爸在不远处但并不在交流环境里。这时,孩子的言语中说出对爸爸“恶”的评价,爸爸听到了。那么爸爸的表现通常会有两种情况:1,好奇一笑,开始关注起妈妈与孩子的交流,并拭机加入到交流中来;2,立即责备孩子,然后生气地对妈妈说“你是如何当妈妈的?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你以后不要再管教孩子了!”爸爸在方式上不同表达,也呈现出大人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效果也会显而易见。另一个角度,爸爸的内心世界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大人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表达,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索思维方式。如果说“说教式”、“判断式”的教育侧重点是告诫孩子“你这也不能说,那也不能想”,这无疑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张力。中国父母对孩子教育侧重点,有时会在对结果说“对”与“错”中迷失,鼓励孩子不断探索“为什么”的过程,现在受到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视。

 

选择与道路

“我们的选择最终取决于我们自己。”

如果白宫收到十万的请愿,那么游行事件会进入到另一程序。前天的数据表明,这个数字在四、五万人的水平线上。这显示出华人世界对此事的看法也存在不同的意见。游行队伍中华人职业精英们占大多数,他们通过游行的方式表达自由表达

一些游行者在言论中说:“我们满怀理想踏上了这片自由的热土……追求美好生活、自由和幸福的漫漫之旅”,很多华人来到美国,初衷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中国国内的教育、福利、职业前途、社会制度令他们担忧,如今他们在美国成功收获了理想。也包括成为一名美国人。“按照这个国家老百姓的规矩和习惯去思维、去行事”也成为追求的一部分。

成为美国人,却没有得到美国社会平等的尊重,甚至在大众平台上传递出了“种族歧视和暴力言论”,点燃了华人在融入主流社会心中不愉悦的差距感,惹动了群体进取心。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内涵来自个人的自由意志,现在不得而知。

而另一部分华人做出了不同的行为,他们觉得行动有些过度,特别是在道歉发生之后提出的要求。对文化差异与对西方幽默的不同理解,华人也做出了不同的回响。

我们的选择不同,道路也会不同。

 

(早前文章和事件,主要是其中涉及到的家庭教育部分,仅供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