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投资意愿首超储蓄
(2010-12-16 10:42:49)
标签:
居民投资房地产百分点物价上涨第一财经日报预期储蓄财经 |
分类: 考拉与生物圈 |
调查显示,在最新一期CPI涨幅高达5.1%的背景下,我国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1999年4季度以来最低,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度显著增加15.6个百分点。
同时,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加剧,预测下季度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61.4%,较上季度增15.2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居民对来年收入预期无显著积极改观,报告指出这可能不利于未来消费进一步增加。
央行调查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
45.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如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等)”,37.6%倾向于“更多储蓄”,17.3%倾向于“更多消费”。
记者查询央行城镇储户调查报告发现,这是近年来“更多投资”首次取代“更多储蓄”,成为居民第一选择。
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房地产投资”以26.1%的相对高值继续成为居民投资首选,其他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 20.4%,“股票投资”
14.8%,皆比上季度有所提高。
在各类消费中,居民购车意愿回落,其他消费意愿低迷。
央行报告同时指出,对当前房价水平,75.5%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这是有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对未来房价,43.3%的居民持上涨预期,比上季度再次上升6.8个百分点,接近于2009年4季度的最高点。
下季度持购房意愿的居民占16.2%,较前两季度小幅回升,但仍处于调查以来低位。
同题报道:人民银行调查称投资取代储蓄成我国居民第一选择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王宇、王培伟)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的《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跌落调查以来的最低点,投资取代储蓄成为储户理财的第一选择。
2010年第4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抽取2万户城镇储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45.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如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等)”,37.6%的倾向于“更多储蓄”,17.3%的倾向于“更多消费”。
“四季度‘更多投资’取代‘更多储蓄’成为居民理财的第一选择。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房地产投资’以26.1%的相对高值继续成为居民投资首选,其他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股票投资’,比例皆比上季有所提高。”央行有关人士说。
《调查报告》还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1999年4季度开展调查以来最低,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3.8%。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增15.6个百分点。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加剧,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81.7%,较上季提高8.5个百分点。其中,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61.4%,较上季度增15.2个百分点。
专家指出,尽管物价满意度跌至低点,但随着国家稳定物价水平的各项调控措施的出台,预计今后居民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将有所减弱。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对当前房价水平有75.5%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是有调查以来的最高值。对未来房价,43.3%的居民持上涨预期,比上季再次上升6.8个百分点。未来一季持购房意愿的居民占16.2%,较前两季小幅回升,但仍处于调查以来低位。
热点聚焦:七成半居民认为房价过高创调查最高值
北青网-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12月15日发布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61.4%的居民预测下季物价上涨,较上季度增15.2个百分点,75.5%的居民认为房价过高,创调查以来最高值,未来一季持购房意愿的居民占16.2%,较前两季小幅回升。
四季度储户调查结果总体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1999年4季度以来最低,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加剧;收入基本平稳,未来预期变化不大;七成半居民认为房价过高,上涨预期再增强;居民储蓄向投资(主要是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等)转移。
具体来看,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3.8%,为调查以来(1999年4季度)最低。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增15.6个百分点;24.8%的居民认为物价“可以接受”,较上季降14.9个百分点。
同时,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加剧,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81.7%,较上季提高8.5个百分点。其中,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61.4%,较上季度增15.2个百分点。
其中,备受关注的居民对房价感受调查显示,对当前房价水平,75.5%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是有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对未来房价,43.3%的居民持上涨预期,比上季再次上升6.8个百分点,接近于2009年4季度的最高点(低2.5个百分点)。未来一季持购房意愿的居民占16.2%,较前两季小幅回升,但仍处于调查以来低位。
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45.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
“更多投资(如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等)”,37.6%的倾向于“更多储蓄”,
17.3%的倾向于“更多消费”。“更多投资”取代“更多储蓄”成为居民第一选择。
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房地产投资”以26.1%的相对高值继续成为居民投资首选,其他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 20.4%,“股票投资” 14.8%,皆比上季有所提高。
在各类消费中,居民购车意愿回落,其他消费意愿低迷。其中购车意愿为13.7%,但仍处调查以来高位;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与旅游意愿分别降至25%和19.5%。
调查并显示,四季度居民收入情况保持平稳,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51.1%,较上季降0.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基本保持平稳。
居民未来收入预期指数55.5%,与上季基本持平。居民对来年情况的谨慎态度,表明其对未来预期无显著积极改观,可能不利于未来消费进一步增加。
居民当期就业感受指数为36.9%,较上季降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升1个百分点,基本保持平稳。居民未来就业预期指数为50.7%,预期未来一季就业形势“好”或“基本不变”的居民占55.3%,“就业难”的占35.8%,今年全年基本稳定。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央行称居民投资首选再度转向房地产
2010-12-16
7:23:00
央行发布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超四成居民预期房价上涨;居民物价满意度11年最低
不断高企的CPI导致我国已经连续8个月实际利率为负,居民手中的钱正在寻找更多的增值渠道,而房地产投资再度成为居民的投资首选。昨天,央行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四季度26.1%的受调查居民在投资方式上首选房地产。此次调查覆盖全国50个城市的2万户城镇储户。
“更多投资”首次取代“更多储蓄”
央行调查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45.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投资(如购买债券、股票、基金等)”,37.6%的倾向于“更多储蓄”,17.3%的倾向于“更多消费”。这也是近年来“更多投资”首次取代“更多储蓄”,成为居民第一选择。
上述倾向直接导致了居民储蓄的分流。此前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储蓄单月减少7000亿元,创历史纪录。
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房地产投资”以26.1%的相对高值继续成为居民投资首选,其他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为20.4%,“股票投资”为14.8%,皆比上季有所提高。2009年第四季度,央行曾经首次表示,房地产成为居民投资的首选。
中易安房地产担保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宛玉敏和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均认为,通胀是房地产再次成为投资首选的重要原因。宛玉敏表示,在负利率和通胀预期背景下,居民手中财富急需保值,相比对楼市调控下调房价的担忧,购房者更担心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因此房地产成为居民投资的重要选择。
“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是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重要内容。今年4月以来,暂停第三套房的贷款、每个家庭限购一套新房等限制性措施陆续出台。“如果没有限购令和限贷令,投资性购房的交易量将会更大。”宛玉敏称。
房价连续3个月出现环比上涨
对当前房价水平,75.5%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是自2009年1季度开始此项调查以来的最高值。对未来房价,仍有43.3%的居民持上涨预期,比上季再次上升6.8个百分点,接近于2009年4季度的最高点(低2.5个百分点)。
统计局此前发布的全国房地产运行情况显示,70个大中城市房价在7-8月两个月持平,9、10、11月分别出现了0.5%、0.2%、0.3%的环比上涨。同时,自11月下旬开始,各地市场成交已明显好转。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9月底楼市第二轮调控背景下,房价依然维持明显的上涨,虽然上涨幅度放低,但是因为上涨的基数比较高,所以普通居民对房价上涨的绝对值依然敏感。成交量价再一次全面上涨,已经考验到是否出台第三次楼市调控,最可能出现三次调控的时机在明年一月份。
“难以承受”的房价和房价将继续上涨的预期,推迟了不少购房者的买房计划。央行数据显示,未来一季持购房意愿的居民占16.2%,较前两季小幅回升,但仍处于调查以来低位。
宛玉敏认为,春节前后将是房地产市场重要的观望期,这一时期里,家庭往往慎重选择,制定来年计划,很多人都打算持币观望至春节之后。
■ 通胀预期
居民物价满意度创11年最低
四季度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3.8%;73.9%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昨天,央行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1999年4季度以来的11年最低,与此同时居民的通胀预期仍在加剧。
央行调查显示,今年四季度,居民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3.8%,创1999年4季度以来的最低值。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增15.6个百分点;24.8%的居民认为物价“可以接受”,较上季降14.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加剧,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81.7%,较上季提高8.5个百分点。其中,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61.4%,较上季度增15.2个百分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2011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意味着,相比2010年,当出现增长、通胀和调结构三个目标冲突的时候,控制通胀将成为第一位的目标。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14日在发改委工作会议上表示,预计2010年我国CPI升幅将超过3%,2011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左右,CPI控制目标则在4%左右,高于今年的3%。
对于政府提高CPI的容忍度,有学者表示,通胀预期是人们估计到通货膨胀要来,预先打算做好准备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如果通胀预期管理、控制得好,稳定预期,那么并不会引发真正的通胀,因此提高对于CPI管理目标,不利于稳定通胀预期。高盛发布研究报告表示,CPI目标上调至4%并不意味着政府对通胀的容忍程度提高,而是在更大程度上设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水平。
■ 应对之策
专家称加息是必要之举
为了管理通胀预期,央行今年已经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在最近的1个月内连续三次上调,并在10月份加息一次,但这些措施并未控制住居民对通胀的预期。专家表示,管理通胀预期,加息是必要之举。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表示,频繁的量化紧缩对控制通胀和管理通胀预期的作用,看来未达预期。由于各地蔬菜和肉蛋价格上涨迅速,社会居民的通胀预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连续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尽管对控制流动性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动作过于频繁,居民可能产生逆向的感觉,反而会造成通胀预期的上升。
刘利刚认为,从控制通胀的角度来说,加息仍然是最为有效的政策手段,这是因为利率的上调会影响居民未来的现金流,特别是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并限制资产泡沫的形成。光靠量化紧缩的手段,无法影响市场长期利率,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央行如果迟迟不加息,也将鼓励投机资本利用长期利率较低的空间,来对房地产市场等长期投资市场进行投机,反而增加房地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 相关新闻
近半银行家预计货币政策趋紧
央行昨日发布的四季度银行家、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对于下一季度的货币政策走向,49.9%的银行家预期“趋紧”,较上季上升23.1个百分点;41.1%预期将保持现有适度水平,较上季大幅下降22.8个百分点;仅有8.3%的银行家预期“趋松”。
调查显示,四季度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回落至52.4%,较上季降低了1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银行家对宏观经济过热的担心增加。调查显示,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热”或“过热”的银行家占比为44.7%,比上季度增加27.1个百分点;认为“正常”的银行家降至49.9%,比上季降21.4个百分点。
对下季度经济运行走势,37.4%的银行家预计将持续偏热,54.7%的银行家认为下季“正常”,4.1%的预计偏冷。
受此影响,本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回落至53.5%,比上季度降19.6个百分点,是年内最低值。调查同时显示,银行贷款需求指数为67.4%,较上季微升0.6个百分点。专家指出,银行贷款需求指数微升,反映出当前经济逐步回稳的现状,但判断经济过热仍为时尚早。
由于担心明年货币政策趋紧而影响明年的放贷,各家银行都赶今年的放贷末班车,某股份制银行人士称,总行要求明年一季度的任务能审批的要在12月底提交审批,能放就尽量放,此外还可以通过最后一个季度扩大规模来做大基数,以获得来年更多信贷额度。受此影响,11月份,新增贷款猛增5640亿元,距全年7.5万亿的信贷目标仅一步之遥。
此外,企业经营景气指数连续七个季度攀升,四季度达71.3%,接近调查以来的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