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文名点:平遥古城

(2008-11-18 23:11:35)
标签:

历史文化名城

山西

平遥古城

文化

分类: 考拉与生物圈

人文名点:平遥古城 人文名点: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墙上的城楼及城砖。

 

 人文名点:平遥古城 人文名点: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墙的内外。

 

人文名点:平遥古城 人文名点: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

 

人文名点:平遥古城 人文名点:平遥古城

平遥县署。

 

(图片摄影:考拉/平遥古城系列)

 

平遥古城在山西太原以南90公里处.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是由完整的城墙、街道、店铺、寺庙、民居等组成的一组古建筑群.平遥古城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平遥古城在山西太原以南90公里处。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清朝时,平遥有“小北京”之称。平遥古城是由完整的城墙、街道、店铺、寺庙、民居等组成的一组庞大古建筑群,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它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

 

   平遥古城墙位于平遥县城中心位置,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明洪武年间扩建为砖石城墙,城墙为方形,总长度为6157米,墙高十米左右。城墙内部由泥土夯实,外部全部砖砌,城墙上以砖石辅就,上面可以并行两辆马车。作为一个起防护作用的城墙,平遥城墙顶上还设有嘹望孔、垛口等御敌设施,有人说这垛口三千,敌楼七十二分别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城墙周围原本还有护城河,在战乱年间,这条护城河为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危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城墙东西有四座方形瓮城,两两相对。在东南城墙上还有一座奎星楼,八角形的小楼高24米,全部为琉璃瓦覆顶,精巧挺拔。 


    明清一条街位于古城南大街,整条街完全是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筑。街面不宽,窄窄的,两边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各式各样的小店,小店都是砖木结构,有出售平遥特产的,也有特色小吃店,卖纪念品的。在明清街上你还可以看到一些只在电影中见过的招牌,比如镖局,走进去还可以了解这家镖局的历史。


  镇国寺、双林寺与古城墙并称为平遥三宝。镇国寺位于平遥城东北12公里。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公元10世纪)时期,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殿内的五代时期彩塑是除敦煌之外国内仅存的五代彩塑,元、明时期的壁画柔和、流畅,美学价值较高。双林寺,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历代多有修葺,现在保存下来的多为明、清建筑。寺院坐落在一个3米高的平台上,呈城堡式,坐北朝南、占地14000多平方米。双林寺以彩塑艺术精湛而著称,殿内保存有宋、元、明、清历代大小彩塑2052尊,大者数米,小者仅几十厘米;浮雕、圆雕高低搭配,形式多样。

 

  平遥素有“龟城”之称,系取意于永久和吉祥。古城共有6座城门,南北各一,东西各二,每座城门均为重门瓮城,瓮城顶建重檐木构城楼,城墙四隅筑有角楼。平遥古城的内部空间布局,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传统的对称布局特点,贯穿了我国古代的封建礼制思想。平遥古城以南大街为轴线,以市楼居中,按左城隍(城隍庙)、右衙署(县衙)、左文(文庙)、右武(武庙)、东观(清虚观、道教)、西寺(集福寺已不存,佛教)的对称式结构布局。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城隍庙街、衙门街构成“干”字型商业街,商业店铺、票号等布于两侧。    

 

    古城现存的传统民居有3797处,其中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平遥民居既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传统居住方式,又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有三种基本的建筑形式:一种是木结构砖瓦房,一种是砖窑洞加木廊外檐,再一种是下层为砖窑洞,上层为木房的二层楼。一个宅院中全部筑成窑洞式者,或是木构砖瓦者的情形很少,往往是两种建筑形式同时共存。平遥民居多为严谨的四合院,有明确的轴线,沿中轴线方向由几进院落连缀而成,尤以二进院或三进院兼东西式偏院为多。院落中间多以矮墙、垂花门分隔。后院正房多为下层砖窑洞上层木结构的两层楼式。所有民宅的墙壁全用白灰砌砖,粉墙黛瓦。

 

   平遥古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