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霍斯特:尘封的时尚与优雅

(2015-01-21 16:51:46)

供稿/V&A博物馆

                                                http://s5/mw690/001krYZfzy6Pm5EdgW0c4&690

出生于德国的霍斯特,于1943年移居美国,成为当时时尚界摄影的先驱人物之一。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用一场名为“霍斯特:摄影师的传奇与风格”的摄影展览,向一代大师致敬。


霍斯特本名Horst Paul Albert Bohrmann,20世纪初出生于德国。本打算未来做一名建筑师的他,青年时期在巴黎游玩时误打误撞地与当时《VOGUE》杂志的首席摄影师乔治·霍伊宁成-许恩(George Hoyningen-huneue)

 

http://s15/mw690/001krYZfzy6Pm5FgiqG2e&690

赤脚美人  纽约  1941年


这次会面彻底改变了霍斯特的人生轨迹。很快他成为许恩的助理以及亲密爱人,甚至还作为模特出现在了后者的镜头下。乔治·霍伊宁成-许恩最经典的作品——一张展现一对青年背对镜头眺望海边的照片—其中那个健壮的男模便是由霍斯特客串的。除此之外,许恩还教授了霍斯特诸多关于摄影的学识,并把他介绍给时尚杂志界的重要人物们。

 

http://s10/mw690/001krYZfzy6Pm5Ji1Rv99&690
戴头巾的丽莎,纽约,1940年


1932年,霍斯特与法国时尚杂志正式签约,开始了他如日中天的事业。法国版《VOGUE》最先刊登出了他转行做摄影师的早期试验作品,紧接着美国版《VOGUE》杂志也给他发出了拍摄邀请。在许恩后期与《VOGUE》杂志的编辑闹翻并愤然出走后,霍斯特顶替了他的位置,成为那个时代新的时尚美学定义者。


正是由于他没有习惯于传统观念的制约并受其束缚,霍斯特才能将包豪斯实验中崇尚的几何学、超现实主义的怪诞与艺术装饰的锐利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前卫派的光芒,以惊人的戏剧性、高雅的娱乐性让每个人都感到深深的震撼。霍斯特将他镜头中的女性拍摄成了女神,她们有点像是雕像,带有希腊奥林匹亚式的沉静。20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摄影师都在模仿他的摄影方式。但是,霍斯特有种独有的特色难以模仿:在正式的肖像摄影中带有一种宁静感,一种不可触摸的优雅。霍斯特的作品意味着黑白摄影中的时尚和优雅,意味着摄影室中的氛围,意味着轮廓以及阴影。

 

http://s10/mw690/001krYZfzy6Pm5MmaPn49&690
曼波彻胸衣,巴黎,1939年


霍斯特最出名的作品,莫过于1939年拍摄的《曼波彻胸衣》了。“当时我们是在深夜里进行的拍摄,凌晨四点才离开摄影棚。等到早上七点,我已经乘上去诺曼底,再转机到美国的火车了。”这张霍斯特在巴黎被德军攻陷之前拍摄的最后一幅作品,虽然行事匆忙,但却因此增添了些许自然和微妙的紧张感。照片中,模特以背部示人,大部分的肢体和面孔都隐在黑白光影之中,只有那一件Mainbocher的紧身胸衣后面的系带半是解开,似乎隐约透着莫名的仓促感。这幅作品因精巧的构图比例在后世的摄影史中常被人拿来模仿。


尽管霍斯特是以黑白隽永的风格闻名,但当彩色摄影成为时尚影像的主流时,他同样创作出了诸多令人过目不忘的作品。1940年6月号的《VOGUE》杂志封面,霍斯特便是拍摄下了模特Lisa Fonssagrives用肢体动作摆出“VOGUE”字样的身姿,深蓝色的运动装与黑色的背景衬托出模特宁静的神情;次年的另一张封面,则展现了一位模特用双腿玩弄着粉红色健身球的样子。最终的成品中圆球还被巧妙地用来替代“VOGUE”中字母O的位置,更显示出这一幅作品的经典之处。

 

http://s7/mw690/001krYZfzy6Pm5P773o46&690
美国裸体I,纽约,1982年


霍斯特不仅仅是一个时装摄影家,他还是一个室内建筑摄影大师,作品包括静物和植物摄影,他将黑白的时尚发挥到了极致,甚至有人将霍斯特比喻为手艺精巧的工匠。当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时,霍斯特努力塑造的精巧氛围很快也显得不合时宜起来。更何况在潮起潮落十分迅速的时尚界,人们对图像效果的追求也常常是喜新厌旧。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Richard Avedon、Willian Klein、David Bailey等人充满动感和颓废的风格成为时尚编辑的新宠后,霍斯特自然被挤出了潮流。

 

http://s9/mw690/001krYZfzy6Pm5QGrnW88&690
旋转,纽约,1987年


对霍斯特来说,从潮流中抽身而退似乎并没有那么不堪,重要的是自始至终对专一美学的不断坚持,而不是由他人告诉自己该走何路:“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优雅这个词已经变得有些做作、矫情。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是视其是一种吸引力十足的人格魅力,一种无关你财富多少或者虚情假意,真正达到身心统一的理想状态。”

 

选自《读者欣赏》2015年1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