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欣赏》艺术茶座部分内容选登

标签:
艺术摄影许培鸿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杂谈 |
白先勇御用摄影师許培鴻,自2004年跟拍“青春版”《牡丹亭》至今,创作了大量精彩的传世之作。10月,“青春版”《牡丹亭》开启了200场纪念活动的序幕,许培鸿应邀在在国家大剧院举办大型摄影作品展(11.12-12.10)。10月27日20:00-22:00,《读者欣赏》艺术茶座特邀许培鸿先生做客腾讯微博微访谈,畅谈当代戏剧摄影的美学新视界。
这里是许先生的部分精彩回答,请大家欣赏,下期嘉宾:著名摄影家 阿音
相关信息将在《读者欣赏》微博及时发布:http://t.qq.com/duzhexinshang
深蓝Blue:白先勇制作的《牡丹亭》和《玉簪记》都强调“昆剧新美学”。可《牡丹亭》《玉簪记》已经有很固定、很规范的表演程序,如何创新?尤其是在没有对剧本大作修改的前提下,如何挖掘出新的意境?
许培鸿:《牡丹亭》与《玉簪记》都是根据原始剧本演出的,这是不能篡改的。
读者欣赏:白先勇在接受《读者欣赏》专访时说,“青春版”的念、唱、做、打都是非常规范的,是非常正宗、正派的,并没有去改动它。但是,舞台设计、服装设计、灯光设计是合乎现代审美的。因为这是一个有400年历史的老剧目,要在现代的舞台上呈现,就要用现代的舞台审美的观念来做。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这点是最大的挑战。美的东西大家都喜欢的,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只要做得美、做得好。审美是普世的。观众并不是对高雅的文化和艺术有隔膜,而是没有看到最美的东西。
柯昊:戏剧摄影与人物写真相比在拍摄手法上有何异同?
许培鸿:人物写真,摄影师处于主导的立场。戏剧的拍摄,摄影师处于等待捕捉的立场。
读者欣赏:一个是被拍摄者站着等摄影师,一个是摄影师时刻准备着“抓”拍摄对象。
RYU:您是怎样解决人像摄影中模特摆姿势的问题的?应该如何与模特交流或者通过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许培鸿:你问到人像拍摄的秘籍了,但这个方法是活的,现场实际作业才能展现一切,但重点在于摄影者本身。
佳佳:对于初学摄影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
许培鸿:摄影这门课程是入门容易修行难。初学者用轻松的心情就好!
yannick:许老师,以前的摄影老师告诉我摄影和绘画是两门截然相反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是在白色的画布上面填充绘画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而摄影是从取景框里面剔除掉干扰主体(要表达的主题)的元素,尽可能的突出主体,一个是做加法,一个是做减法。请问您是怎么看呢?
许培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观念,但不一定都适合你。学习的阶段需要广泛地观察与吸收,慢慢分析自己个性与创作特质,接下来便是属于你自己的创作世界了。
丰雪:许老师,现在有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摄影课,很多学生都很彷徨,不知道该不该坚持走这条路,也不知道自己可以走多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许培鸿:除非要走专业路线,否则先轻松的学习,多看多拍,经验是慢慢累积的。
YOYOSONG:许老师你好,您的摄影作品都很美,我觉得你表现艺术的镜头很特别,想问一下你在跟拍《牡丹亭》时最大感触是什么?
许培鸿: 我拍摄每一种主题之前,从不默认创作立场,而是当下感受,实时掌握!
小陌:老师当一个人的对世界麻木的话,是不是很可悲?我欢迎一切感动我的东西,呵呵。你拍摄的作品触动了不止我一个人哦。
许培鸿:我是一位人像摄影师,最害怕也是对人万一没了情感而麻木,那人像的摄影也该终止了。还好,我目前对人的主题依然充满各种期待!
丰雪:许老师,我个人觉得摄影作品不仅仅是好的摄影技术的展现也要有情感的注入,每幅作品都是一个有感的瞬间,技术和情感你更注重哪一个呢?不知道您是怎么看的?
许培鸿: 这两样元素都很重要。情感是摄影作品的灵魂,如果技术很好,没有任何情感投入,那岂不可惜!
马小梦:我记得白先勇先生曾经说过:“许培鸿了解我,也了解演员,所以他能在刹那间准确地捕捉住戏剧最精彩的镜头,保留了演员最优美的姿态表情。”通过许培鸿的拍摄为青春版《牡丹亭》留下一个历史记录,以让后人知道,《牡丹亭》在演出的时候,是美的多么的摄人心魄。
许培鸿:你一定是白老师的粉丝喔,这段话是白老师说过的。因为被信任,所以责任感自然形成。美的事物是真实的,如果它不存在,我也无法凭空制造了!
冯佳:请问您跟白先勇先生之间的默契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他身上有什么魅力让您成为他的御用摄影师?你们之间交流的契合点更多的是共同的艺术追求还是一种崇敬和友谊呢?
许培鸿:影像是一种国际共通的语言,美的感受是大家都可以相互感染。白老师的名望远播,但从来不摆架子,对各方的专业也相当尊重,因为尊重而让艺术有更多的激发与创作。
王新宇:许老师,您为了牡丹亭的平面摄影作业。也投入大量的时间在苏州当地拍摄,不同时段不同的排演,台上与台下,记录了参与牡丹亭演出演员的点点滴滴。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当时拍摄的故事吗?
许培鸿:牡丹亭的创作,今年已经迈入第八年,一个主题能够连续这么长时间的拍摄是一个相当的考验。许多的关注与故事都在照片之中,然而11月12日在国家大剧院展览厅的摄影展,相信你们入场一看必能感受我当下的心情。
拳王:老师你好,我平时也拍过一些剧院内的演出,在剧院里,灯光条件复杂,我想拍全景,怎么能在保证低感亮度下,比如ISO 100-400,小光圈F8-12的时候,人物不虚呢?我用M档基本实现不了,P档全虚,快门优先和运动又会ISO过高。谢谢。
许培鸿:剧院里我大都用ISO400—800,光圈保持在f2.8—f5.6,很少用脚架,凭自己手的稳定力很重要,也很少使用VR的功能。
泰迪马: 许老师,在各类数码产品喷涌的今天,您觉得机械胶片相机是否还能体现他的价值。
许培鸿: 机械胶片的拍摄可以用来体验自己拍摄的能力展现,但是得用$来铺成,
我信佛:许先生您好,能否介绍一下您这次展览的主要看点?作为普通的观众,我们到国家大剧院要重点看哪些方面的呈现?
许培鸿:这次国家大剧院的展览有一千两百平方米的面积关于我牡丹亭的作品展出,展览型态分为传统作品曲与科技新区。科技新区结合高端的大型的DP投影,在十二米宽的屏幕展现我的摄影作品,以及用3D来呈现传统的剧照作品,非常值得大家齐来欣赏,11月12号开幕喔!
网络支持:腾讯微博
相关信息请关注《读者欣赏》微博:http://t.qq.com/duzhexin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