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儿
(2025-02-18 15:47:53)
标签:
历史生活 |
九儿
九儿不是《红高粱》中的九儿,是我的少时小伙伴。他之所以叫九儿,是因为他上面还有8个兄弟姐妹。九儿兄弟三人,他是老小,与我同龄;但我知道他只有4个姐姐,我不知道的那个是男是女我也不清楚,反正从没人提起过。
九儿和我同族,论辈分叫我叔叔。关于九儿家的故事,一是听老人讲说的,二是从族谱里看到,因为是我创修的《大史村邵氏族谱》,所以对九儿家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
九儿一家和我们家同属于淄西邵氏始祖福杰之后,不过从第三世开始,我家是淄西邵氏六支龙族之后,九儿家是淄西邵氏十一支鸾祖之后。我家至十三世远溥祖时后继无人,为了延续香火,从黑峪邵氏十一支过继胜武长子世诚为嗣孙,由此论族间关系,大史邵氏十一支归属邵氏六支。小时候,清明节、十月一和年三十上坟,我们和九儿家去一个墓地,祭祀同一个先祖,可惜忘了先祖的名讳,实属不孝。
谁知九儿的老爷爷世诚又无子,只得
又过继黑峪十一支迁居山西江县的世才之子为嗣子,可惜到创修《大史村邵氏族谱》时,村里已无人知道他的名字了,只得以“失讳”记之,可见及时修谱是多么重要之事,连自己的亲爷爷都不知道名讳了,罪过罪过。
我虽然不记得九儿的爷爷也就是我的大爷,但是我记得大娘啊。大娘赵氏,过日子极为节俭,年过七旬还坚持劳动,见过她坐在地里拾棉花、剜谷苗。九儿家人多屋少,她就住南边的饭屋,里面整天烧柴冒烟,墙壁黑灰厚厚的一层,邵大娘睡在靠山的土炕上。每逢大年初一,我们兄弟六人去给她拜年,问她冷不冷?她说不冷不冷,还出汗哩。
邵大娘家里穷,在本村给儿子物色了个团圆媳妇,到了适婚年龄,听老人说在“廓落台前上头”,也就是在灶房里梳洗了一下,就与丈夫结婚了,没有像样的婚礼。邵大哥身材苗条,不是粗壮有力的男子汉,在1958年得了不治之症,撇下一帮儿女先于母亲去世,这下可苦了九儿的娘。
邵大嫂勤俭持家,艰难度日,娶的娶,嫁的嫁,都给儿女们安了家,在村里有口皆碑。
九儿虽然与我同龄,可是上学比我完了一年,所以与他的交集不多。但是他家里有盘碾,我经常去他家里推碾;他家里还有很大的南园子,是我们这些孩童的乐园,经常在这里玩耍,只有此时我和九儿才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
1965年秋,四清工作组进村,我父亲时任大队长,就安排一名工作组人员在九儿家搭火吃饭,队里给记一定数量的工分。由此,九儿的二哥先参军入伍,复员后政府给安排了工作。九儿成人后也去参军,复员后在岭子煤矿当工人,直至退休。后来,我当了老师来到周村,30多年来与九儿很少见面。只知道他有一个儿子至今未婚,一家三口过日子。
九儿性格内向,一切有爱人作主。
前一篇:凝聚关爱之心传承红色基因
后一篇:第三辑座谈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