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稀护林人奉献二十载

(2022-06-28 05:13:24)
标签:

生活

寻美中国征文

古稀护林人  奉献二十载

   ——共产党员邵禄昌的植树护林的故事(半山堂主人之三)

邵禄昌,1941年生于今周村区王村镇大史村。由于时局战乱和家境贫困,直到1952年才上学。1958年考进淄博十七中(校址在王村),加入共青团并写了入党申请书。1961年毕业后,回村劳动并担大史大队团支部书记,入党申请书随其转入大史大队党支部。不幸的是他在“四清”和“文革”中受到冲击,入党只能是心中的梦想。

体制改革后,他终于在1988年8月8日加入党组织,实现了他30年的心愿。自1987起任大史村经联社主任、连任三届村主任和一任党支部委员,2001年退居二线。

1982年农村体制改革后,为了落实荒山林业承包责任制,村两委把大史村南山的柏树林承包给村民管理。1984年,邵禄昌与村委签订合同,承包山林33亩,承包期50年。合同规定:承包人负责管理并绿化,树木成材后经双方同意可以采伐,所得收入村委和承包人“三七”分成。

退下来以后,邵禄昌先是养羊。但是看到山林屡遭偷伐或遭火灾后,为了切实护林并加快绿化,他毅然处理了羊群开始专司护林。为了雨雪天有个避雨雪的地方,经村委同意,他投资上千元,在承包山林内修建了两间护林房,已备躲风避雨和中午小憩。

党的十八大以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邵禄昌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于是他从年初一到大年三十,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在山上护林、绿化,10多年下来,柏林茂密、郁郁葱葱,成绩斐然。

 

坚持植树是扩大山林面积的唯一途径。邵禄昌心中的蓝图是把他的山林建成“树博园”,凡是适宜种植的树木都可以在林区内栽种,就像北京的世博园那样,在他的“树博园”可以看到所有的北方树种。

20多年来,在原来单一柏树的基础上,他又种植了松树、榆树、枣树、国槐、洋槐、杨树、柳树、桐树、白蜡、香椿、臭椿、苦楝、榔棒枝等各种树木;还栽种了桃树、杏树、梨树、苹果、山楂、葡萄、樱花、垂柳等各种果树或观赏树木。可以说春季有花,夏秋果香、满眼绿色、四季常青。

 

打造“防火墙”是保护林木的重要措施。10多年来,他不顾七八十岁的高龄,凭一己之力垒砌防火墙近百米,有效阻止了野火从林区外向林区内的蔓延。防火于未然,未雨绸缪,才能事半功倍。为彻底解决火灾问题,他计划围着林区打一条4米宽的防火道。由于南山是花岗岩山体,雇佣机器打防火道,需投资数千元。这对于一个每月仅有300多元收入的农村老人来说,又是一笔巨额开支。但是为了守护他的“树博园”,为了守护大史村的绿水青山,他舍得。

火警监督,是防火护林的最关键一环。一旦发生火灾,几十年的心血就会毁于一旦。所以、在寒食节、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大年三十等传统上坟祭祖的日子里,他都不敢掉以轻心,整天靠在那里时刻监督。前几年,一个上坟人不小心引起了火灾。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霎时间“火龙”从西边林区呼呼地向他的林区扑了过来。幸好有人报警,消防队赶来扑救。这次西边林区损失重大,他的林区也有一些损失。被烧毁的树干、树枝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

有一次,他在山下就看到山顶处一阵狼烟升起,急忙跑上去一看,原来是淄川区第二消防队在打防火道,他和消防队人员交流了消防注意事项。现在村委设有专门防火员,他和防火员约好,一旦发现火警,让他们立即报警,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充足的水源,是巩固绿化林木的基础。南山上没有地下水源,地表水源有两处,一是护林房下面不远处的一个废弃的小“石窝”,一个是500米之外的山顶处一个较大些的“粘土窝子”。这两处水源都是靠雨季积水作为水源补充。为了扩大蓄水量,他把这个“小石窝”进行扩容,里面还放养了金鱼,平时可以观赏,植树时可以取水。因为有鱼,所以在春旱时为了保证小石窝不干涸,他就从山顶的的那个粘土窝子挑水来补充到里面。一个八旬老翁,山路崎岖难行,他挑着一担水来往于坑坑洼洼的山路上,一不留神就有摔倒的危险。

后来,他购置了几百米的引水管,想着居高临下实现“自流灌溉”,但是管路长,水管细,哩哩啦啦“远水不解近渴”。从近年开始,他又投资近千元购买了水泵,创新性地配置了大功力电瓶带动水泵,情况大有改观。但是为了防止外人破坏或偷盗,他每次从护林房用扁担把水泵和电瓶挑到“粘土窝子”,用完了再挑回来。这“一挑子”足够百斤之重,但他都坚持挑去挑回,从没想到过“撂挑子”。

为了平时多积水,旱时不断水,他采取多种方式收集雨水。他把10多只塑料水桶放在屋檐下,这样只要下雨就能接到一些水。他还利用地势挖出一段“水渠”,让雨水自然流入那个蓄水的小石窝。为了平时多蓄水,他购买了大水罐,把接来的雨水储存在里面,以备天旱时浇树,保证新植树木成活。

植一棵新树,不知要挑多少次水;有时候树木都成活三两年了,大旱之年还会旱死。这些年来,为了这几百棵新植树木,他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

生态环境好了,只要温度、水分适宜,松柏树种子就可以破土而生出小树苗来。为了保护这些幼苗,生怕被羊群吃掉,他是今天瞧明天看,甚至用废旧塑管、陶管等把小树干保护起来,以防止羊群啃食,保证树苗安全成长。

前几年。邻村搞“土地整理”,劈山毁林。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还直接损坏了大史村的山林。他不顾80岁的高龄义正言辞地与施工方交涉,叫停施工,并且不辞辛劳跑到区、市政府反映情况。在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张书记的支持下,依据邵禄昌提供的历史边界资料,在上级部门主持下与邻村进行了“边界清理”,这才保住了大史村的山林。期间,村委安排他看护山林,每月给他500元的补助费。可是两个月以后他就拒绝领这份“工资”,理由是问题解决了,他的“任务”完成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邵禄昌的“树博园”共有一千多株树,其中树龄最长的有70多年了,大多数都是50年的树龄,他亲手栽种的新树也有20多年的了,这些成果来之不易。这些年来,他只有付出,没有任何收入。即使到了50年的承包期,这些松柏树能采伐卖钱吗?答案只有一个:不行!

2022年7月1日建党节,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去原山森林公园参观,学习全国林业英雄孙健博的创业精神,这更坚定了他坚持绿化护林的信念。

一个80多岁的老人,整年累月、风雨无阻,每天开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跑到8里路之外的山坡上看护着他的山林,人们真的不理解。有人问他:“你这样干,到底图个啥?”他回答:“作为一个党员,有一份热,就要发一份光,能为村里多奉献一点,心里高兴。”

邵禄昌之所以这样回答,因为他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