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标签:
家谱章丘贾氏辽宁凤城 |
分类: 梦莹八道河 |
祖籍地章丘贾家庄寻访记
根据秋木庄祖茔墓碑所刻“山东章丘”及前辈口耳相传,我贾氏一脉祖籍地在原山东省济南府章丘县贾家庄下砬头,但不清楚归属哪个镇。经查询,章丘县历经县改市(县级市)、市改区(济南市章丘区)的沿革,经过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一些村庄已经拆迁,一些村庄进行了合并,目前章丘区带贾字的村庄共有四个:1、原水寨镇小贾庄;2、刁镇街道周贾村;3、枣园街道贾庄村;4、龙山街道贾而村。并无与祖传想对应的贾家庄。
为此,2023年5月16-17日,《凤城贾氏茂林一脉家谱》秘书小组特地赴山东章丘实地考察探访,寻根问祖。 以下是实地走访与综合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水寨镇小贾庄。位于高铁章丘站北约20公里,距水寨镇政府北约6公里,在小清河北之突出部。 2017年水寨镇撤销后划归刁镇街道。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贾姓由枣强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经实地考察,见到了村委会书记和一名姓贾的女同志,她说这个村的贾姓辈分为:兆,序,正,其,荫,再往前不清楚。从字辈上找不到与我们这支相同的字辈。
二、刁镇街道贾家村。位于高铁章丘站北约22公里,距镇政府北1公里,东临漯河,南靠临枣公路。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据《贾氏族碑》记载:本村元代时名黄家庄。明洪武二年(1369年),贾姓由枣强迁来定居,改村名为贾家村。辖周家村、贾家村2个自然村。”后两村合并,改称周贾村,近两年已经拆迁。据《贾姓文化》编辑部记载:“周贾村全村130余口人、贾家庄村980余口人,贾姓约600余口人。全村贾姓为同宗,分六支脉。其中健在者辈分最长为15世,最小者为25世。族谱在文革期间失毁,凭长者口传:明朝洪武年间,贾姓兄弟三人由河北枣强迁居山东,其一居此处,其二人迁居他处,贾家庄始迁祖为贾有。”经咨询村支部贾书记,村里贾氏的辈分为:,殿,春,维,现,传,述,为,等。从字辈上找不到与我们这支相同的字辈。
三、枣园街道贾庄村。位于高铁章丘站西约8公里,距枣园街道办事处西北约4公里。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据考:明洪武二年(1369年),贾姓由枣强迁来定居,定村名贾庄。贾姓无后,村名没用至今。”经实地考察,见到了村里的一名领导和一位七十岁的老先生,他说自他记事以来,这个贾庄村就没有一户姓贾的。附近也没有贾姓坟茔或者其他遗存物。
四、党家镇贾而庄村。位于高铁章丘站西北约20公里、距龙山街道办事处北约9公里。此村原名贾家庄,现归龙山街道办事。据《章丘市地名志》记载:“据碑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间,贾姓迁来定居,名贾家庄。后村中无贾姓,李、杨二姓迁来,村名演变为贾而庄。”前面三个村庄的贾姓都是从河北枣强迁徙过来的,贾家庄的贾姓却没有说明来自何处。经实地考察,询问村民,他们都说这个村很早就没有姓贾的。
此外,我们还实地走访了居住贾姓人数较多的二个村庄。一是枣园街道的前枣园村,共有四支姓贾的。经实地考察,遇到一位叫贾秋林的老者,已经四世同堂,据他介绍,这支贾姓的辈分为:太,昆,林,洪,开,恩,等。二是曹范镇的潘家堡子村。村支书姓贾,他说他们这支贾姓是从淄川迁过来的,核对辈分后他明确说与我们不是一支的。
另,《章丘故事》主编一清老师帮助调查了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顶庄村的贾氏家族、明水街道辛庄村的贾氏家族,以及官庄镇渔湾村的贾姓家族《贾氏族谱》持有人,他们的辈分与我们的辈分也对不上。
综合上述四个村庄分析,原党家镇(现龙山街道)贾而庄村的原名叫贾家庄,名称与传说一致,且《章丘市地名志》记载有《贾氏族碑》,为我贾氏一脉祖籍地的可能性最大。刁镇街道贾家村(现周贾村)在《贾姓文化》里被称为贾家庄村,也有很大的可能。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先祖贾孔志、贾安的墓地,没有核实到下砬头这个地名,没有找到与我贾氏一脉字辈相符的族人,所以,仍然不能确认,殊为此行之遗憾。望我贾氏后人继续努力查证,以慰先祖之灵。
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