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长安诗歌节73场记录[图文]

(2011-10-10 02:38:30)
标签:

转载

含金量!

向特朗斯特罗姆致敬

——长安诗歌节73场记录

时间:2011106

地点:绿岛咖啡

人员:秦巴子、伊沙、黄海、王有尾、艾蒿(记录整理)

听艾蒿说王有尾来电话的时候,他正和媳妇吃着羊肉泡为他们家女儿庆祝百天,有尾激动的说:“艾蒿!巴子今天很激动,要我们马上去伊沙家里附近的小羊烤肉聚会,要为谁谁——反正一串英文名字的外国诗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庆祝,我在车上也没有听清楚,你马上给黄海还有何殇打电话过去”,后来艾蒿马上去网上查询: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艾蒿给媳妇叮嘱完不要倒掉他没有吃完的羊肉泡,然后一溜烟奔了出去。

秦巴子和王有尾已经到达多时,巴子的喜悦溢于言表。不一会伊沙到场,期间接到各种电话,是诸多媒体记者打来采访伊沙有关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各种问题,谁让伊沙早在2010年就准确的预测出特朗斯特罗姆必将是2011年的诺奖得主!

意外的是秦巴子这一次提前准备好了相机,特朗斯特罗姆的诗集和做记录的笔。

特朗斯特罗姆获诺奖是众望所归(秦巴子)。

2002年见到他的时候,特朗已经出版了90种语言的单行本,他的诗歌有金属撞击,铿锵般的声音,完全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经典锤炼!特朗在十七岁的时候写诗十七首,一夜成名,这大概也得益于他从小的生活坏境,父亲和父亲的朋友都是诗人(伊沙)。

我们应该感谢李笠给中国的诗人带来特朗斯特罗姆唯一的译本,在翻译同行中他已经尽所能达到特朗原诗的神韵。四、五十年代的翻译家都不自觉的以“韵律”体翻译国外的诗歌,让很多外国诗歌失去了原有的现代感!(秦巴子)

反观国外的人看待中国的诗歌,他们最服的中国古带诗人是李白、杜甫、王维。外国人真正难理解的诗是李白,他们谈论最多的诗人是杜甫,而王维诗中“风格”化的禅意最能让外国诗人在“懂与不懂之间”把握住东方诗歌的特质,但李白的诗歌永远在他们心中排名第一!(伊沙)

伊沙第一次提前透露当天的《新诗典》推荐人——朱剑。

在朗诵之前艾蒿忍不住朗诵的自己的新诗,得出的结论是说的过多,留白不够。

口语诗不能只落在说事上:叙事不是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否则诗意就会损失。在这类诗歌里面也只有具有“事实的诗意”的叙事才能出彩”(秦巴子)

真正伟大的作品都是“片断”“未完成的”,这是诗歌张力和空白。(黄海)

在北京的“新诗典”朗诵会中发现,真正大出彩的诗歌并不完全是“事实的诗意”,突然想起来,王有尾的北京之行确实是格外斯文,这也是好的变化。崔征这次出彩啦,两首新诗典作品都博得喝彩。令人高兴的是几乎所有人此次的朗诵都是获得很好的效果,这也得益于每个人都是朗诵的自己最佳的代表作,从老巢的严肃中就可以看出所有的诗人都在享受这次高质量的诗歌盛会!(伊沙)接着北京“新诗典”朗诵会的所有诗人被通点了一番,有趣的是,在朗诵之前伊沙叮嘱各位朗诵一定要慢!沈浩波朗诵出了标准,并且大家都享受到了“慢”带来的效果,结果是:东岳和红烛发挥到了极致!一行和另外一行的停顿有时候会出现三秒!

某些人诗人该反思了!(伊沙)没有空!(王有尾)

 

秦巴子开始主持特朗斯特罗姆诗歌专场朗诵环节

伊沙朗诵:《自一九七九年三月》《回家》《1966——写于冰雪消融时》 《序曲》《风暴》《上海的街》《航空信》《东德的11月》《里斯本》

1966——写于冰雪消融时》 这是另外一种声音,经典的现代主义诗歌,需要强调的是,特朗所有诗歌的意象都是在真实的环境中触发,并非臆想。口语诗太注重顺口,失去了飞翔感。(伊沙)

秦巴子朗诵:《夜晚的书页》《危险的王国》

我们都要仔细阅读每一个意象在重合、隐秘的对接所达到的效果,他密集的意象来自对现实的转换,并不晦涩,明晰的意象把人们带入生活现实!(秦巴子)

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碰撞!(伊沙)

王有尾朗诵:《节与对节》《十月即景》

艾蒿朗诵:《游动的黑影》《树和天空》《人造卫星的眼睛》《儿歌》

黄海朗诵:《1980》《足迹》

黄海读特朗的诗歌比读自己的顺多了。(伊沙)

 

今晚不仅是瑞典人的狂欢,也是北欧所有人们的狂欢,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现代主义的胜利!

向大师致敬!

 

《发成乱码的Email,给G

 

伊沙

 

在大师消夏的龙马屋岛上

特朗斯特罗姆的苹果园里

我内心所有的声音

都是说给你听的

老头听懂了我的《色盲》

并且表示赞许

可我却再一次

从片刻的喜悦中逃离

小桌上安放着他

诗集的印度文版

刚刚寄达这里

可我却并不嫉妒他的成就

而是对他

持续到暮年的爱情

羡慕至极

十二年了

当他因中风而失语

语言的能力降低为

对一只蜜蜂

吱吱的模仿

只有老伴莫尼卡

能够听懂他的话

了解他的全部表达

他像个迷路的孩子似的

满含期待地

望着她,望着

亲爱的

这就是我们的未来吗

前提是我配吗

好,我什么都不想说了

从现在起

我就为此而努力

 

 

《关于诺贝尔奖我看见了什么》

 

伊沙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坐在自家的苹果园里

 

苹果树上果实累累

随便那一个

 

苹果砸下来

都会砸到他的头

 

可每一个苹果

都那么自律

 

坚持不坠

为此拒绝成熟

 

于是果园的主人

吃不到自家的苹果

 

 

【图片】

[转载]长安诗歌节73场记录[图文]
召集人:秦巴子
[转载]长安诗歌节73场记录[图文]
特朗斯特罗姆和吴雨伦(伊沙之子)
[转载]长安诗歌节73场记录[图文]
王有尾
[转载]长安诗歌节73场记录[图文]
伊沙和艾蒿
[转载]长安诗歌节73场记录[图文]
艾蒿读诗
[转载]长安诗歌节73场记录[图文]
长安诗歌节现场
[转载]长安诗歌节73场记录[图文]
王有尾读诗
[转载]长安诗歌节73场记录[图文]
黄海读诗

 

(2011年10月9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