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上网本、3G手机到底谁在撒谎?”(打飞的全国调研系列分析文章之一)
带着
“小灵通会如期安乐死吗?”、“上网本在中国到底会不会火”、“中国老百姓会喜欢3G手机吗”的三大命题,整个9月份,闯关东、进京城、飞兰州、过长沙、再上井冈山、品金花,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一边搭政府的“飞的”,为的是扩大内需而四处签约的巡回展,一边沿途做着通信“咨询”。
长春:全国小灵通的集散地
8月28日,首站长春。也许临近开学,无论机场还是汽车站都弥漫青春而肤浅的气息。因为我们都是参展的,大多数带了不少的行李,该死,我的行李箱挂住了一个大汉的脚凸子上,关东汉子怒目睁圆,我倒吸了口凉气。在我和同伴一再的道歉之下,尽管避免了一场火拼,但印象中东北人的“率真、热情、豪爽、重义气”杳无踪影,在我脑海不断凸现的是粗俗、浅薄、鲁莽,冲动的惩罚。我们南方人总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情绪。
就在这座郁郁葱葱的“绿城”,斯大林大街(今人民大街)两旁多的是浓绿挺拔的苍松翠柏,我们就住在长春师范大学旁边的紫荆花饭店,毗邻南湖风景区。就在这个城市,我见到全国几乎所有的小灵通品牌,包括全球首款支持机卡分离的斯达康UT228、国内首款滑盖小灵通夏新S306、性价比最佳的斯达康UT21、彰显“长跑能力”的普天PT3689、还有著名的华为(Huawei)、中兴(ZTE)、UT斯达康(UTStarcom)、英华达
(OKwap)、朗讯科技(Lucent)、普天(PUTIAN)、夏新(AMOI)、首信(Capitel)
(知名品牌)、侨兴(COSUN)
、大显通信(DAXIAN)、泰丰网络。深圳泰丰网络长春办事处的柳杨称,小灵通目前是长春最赚钱的生意,他强调长春绝对是个全国的特例,目前全国的小灵通产品都在流向长春,甩货的,套现的,还有不良厂商故意倒闭(拖欠代理商货款人去楼空),利润从20元到100元不等,利润几乎和产品售价一样,品牌多产品齐。因为长春地势空旷、一马平川,小灵通信号很稳定,学生和市民都喜欢它的资费便宜。
小灵通业务自1997底问世以来,五年间经历了跳跃式的发展,2003年底小灵通的用户数已达到3500万。长春地区也在2003年正式开通了小灵通业务,用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发展了17万户。到2009年2月国家宣布小灵通退市,长春的小灵通用户还有200多万,在咨询中了解到,目前长春联通对小灵通业务仍然正常办理,正常放号。“如果你要购买小灵通号码,只需拿着机主身份证及复印件到原网通营业厅办理即可,大厅柜台内还有小灵通机器出售,一切正常。”
同时,现在长春市小灵通用户的资费标准也保持不变,“仍然是市话前3分钟2角,超过3分钟每1分钟1角,长春市内单项收费。”
小灵通中国发展大事记
1998年1月
随着浙江余杭区业务的开通,小灵通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每分钟0.2元的收费与当时的手机形成了鲜明对比。
2000年6月
原信产部下发通知,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尽管没迎来“准生证”,但限制政策已经有所松动。
2003年3月
小灵通在北京怀柔区放号,正式冲破“禁止在京、津、沪、穗发展小灵通业务”的政策围栏。
2003年9月
UT斯达康在中国的小灵通用户人数突破1500万大关,成为小灵通厂商的标志性企业。
2004年2月
小灵通正式进军最后一座大城市上海,当年7月实现与手机的短信互通。
2005年5月
机卡分离小灵通上市,在广州、惠州、肇庆三地率先进行试商用,激发起了用户使用小灵通最后的热情。
2006年10月
国内小灵通用户达到历史最高的9341万,全球范围内的小灵通用户更是突破了1亿。
2008年12月
随着手机资费不断下调,小灵通低价优势不再。用户数量跌破7000万户大关,退市已不可避免。
2009年2月
工信部提出要求,2011年底妥善完成小灵通退市的相关工作,近7000万用户面临转网或自行流失。
2009年9月
长春作为全国小灵通的集散地,依然在大量为小灵通放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