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智慧抚慰心灵(一)

(2011-08-27 15:11:42)
标签:

原创

哲学

抚慰

心灵

书评

文化

分类: 文化点评

用智慧抚慰心灵(一)

——读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

http://s11/small/489d7135nac64aa6dbf3a&690

宋人方岳有首诗中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经过后人的演化,诗的前一句已变成了一句俗语:“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既然人生有如此多的不如意,如何消解?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会经常面对这个挥之不去的人生命题。

消解是一种实践,人类长期的实践经验最终会上升到哲学。中国的古典哲学讲究人与世界的融合,强调“天人合一”,着重在系统、整体中把握,相对轻视个体分析,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终究会导致集体主义取向、他人得利益取向,由此也导致了中国古典哲学思维相对缺乏实体追究智慧与科学理性精神。

当今一统中国的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哲学,智慧的光芒闪烁,科学的理性精神得到一定的强化。可在实践中,在对哲学的把握和运用上,遗憾的是一度要么曾奉行斗争哲学,把阶级斗争推升到与之不相适应的高度,要么被一些人束缚在高不可攀的形而上再也下不来,由此把简单搞成了复杂,把晦涩难懂、高深莫测、故弄玄虚当成了哲学学问,把本可以寄希望用来指导实践,却变成了望而止步,使哲学失去了亲合力,失去了大众的理解和支持,要想从中得到消解人生不如意的帮助,自然就很难了。

而西方哲学在流变和发展中,看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和自我表现,它所表现出的个体主义或个人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群体主义或集体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许正是基于这一点,当英伦才子阿兰·德波著的《哲学的慰藉》在国内一面世,很快就得到了许多学者和大众的称道和追捧。

《哲学的慰藉》述说的是,以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尼采等六位西方哲学大师,对应人生可能遭遇到的与世不合、缺少钱财、受挫折、有缺陷、伤心和困难等六个方面,用他们的哲学思想精髓和人生经历,尽力演绎了一一消解的过程。

(待续)

http://s10/middle/489d7135gab9a694347a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