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思想而活着

(2010-03-23 00:56:39)
标签:

原创

思想

生活

伍尔芙

李清照

意识流

英国

文化

分类: 文化点评

为思想而活着

——读美丽的思想者弗吉尼娅·伍尔芙

http://s6/middle/489d7135g8271be7c6a45&690

弗吉尼娅·伍尔芙

http://s9/middle/489d7135g829a811670d8&690
如饥似喝

想被人记住,你得要有特长、特点,要有过人之处。

想始终被人记住,用小品演员的话说,你就得要有相当的过人之处。

在中国历史上,能被我们始终记住的人物自当不少。在中国人文史中,当我们踏进女性的国度,一睹了群芳,能始终被记住的,首屈一指当数宋代李清照。从有关记载中推定,李清照天生丽质,是个公认的美人胚。她的词成就很高;她最早提出和触及词学理论,集中体现在她所写的《词论》之中。她被尊为婉约宗主,誉为中国词坛皇后,被我追封为中国首席女词人,是中华人文史上的一座丰碑。我曾写过关于她的一篇文化点评:《愁情万里横陈八百年——解读中国首席女词人李清照》,相对浓墨重彩地介绍了她的主要人生经遇和文学成就。

在西方,也有一位李清照式的人物。

你只要读过她的书,或是看过有关她的介绍,她就会在你心中扎下根,你就会始终不能忘怀她。她对小说的形式曾作出独特贡献,也是当时最优秀的评论家之一。她就是,英国的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批评家弗吉尼娅·伍尔芙。

她和李清照一样,不仅仅是女人,而且是一个漂亮的女人,仅从我们能见到的书的封面上她晚年的照片,就能看出她的美丽出众。但她的美丽,并不是取悦于我们的资本;让我们记住她的,并不是她的美丽,而是在她生命中一刻不停的、闪烁出夺目光彩的灿烂思想。

伍尔芙,生活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她是英国著名的传记家、文学批评家莱斯利·斯蒂芬之女,母亲是续弦。父亲对她教育极为重视。她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文化和思想的薰陶。她自小博览群书,拥有着高度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观念。1912年她与伦纳德·伍尔夫结婚,1917年夫妇俩创建了霍加斯出版社。她拥有着相对富有的家庭经济和难能可贵的丈夫的顶力支持和扶助。

至少看上去平静的生活,并没有让伍尔芙养成一般富人娇奢、慵懒的习性,形成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从而阻止她思维的高度运转。她总是自愿地被纠缠在思考和读书中,向着更深的地方,并且深不可测,努力探索着前行。

在伍尔芙看来,生活就是纷纷坠落的意识的碎片。这些碎片,一经她的组合,就构成了她所要表现出来的思想。她的处女作《远航》,问世于1915年。从此,她开始了创作生涯。相继创作了《夜与日》、《雅各之室》、《海浪》、《岁月》等多部小说作品。小说《达洛卫夫人》,描写了一位议员夫人一天的活动过程,着力对当时英国上流社会进行刻画;小说《到灯塔去》描绘了她希望两性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理想,表明了一种神圣而永恒的意象;这两部代表作,更能反映伍尔芙思想的深遂和对表达方式的勇敢而执着的探索。她的这些优秀的作品,充满着即使让男人阅读起来也都会感到很累的她的思想,但却无庸置疑地奠定了,她是用意识流写作的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对一个接受过一定教育的生活中的普通人,创作几篇小说也许并不难;只要拥有对生活的敏锐,拥有天才的语言能力,当个小说家或许也不是很难;但要像伍尔芙那样拥有思想和理论的人,恐怕就不是一般的难能可贵了。思想是思维的创造性的冶炼,那可是一个涅磐的过程,需要通过艰苦而勤奋的思维的劳作,需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和精力,乃至于毕生。不断思想,那是生命中很苦的一种煎熬,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加之伍尔芙是个个性极其敏感的人,不断思想让她在年轻时就留下了神经衰弱的病根,严重时还引起过精神上的毛病。

但是,伍尔芙像一台思想的机器,自觉自愿地始终运转不息。她博览群书,对古往今来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国别作家的独创性,都给予着充分的重视。她思考着过去、现在、未来,考量着本土的和别国的,还特别重视对妇女小说的考察。

伍尔芙小说思想和理论的产生,深受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给人们身心不安和伤害的影响,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中,也得到了深厚的营养和启迪。她放开眼界,深入思考,不断总结,兼收并蓄,进行扬弃,逐步形成了关于意识流的小说创作理论。

伍尔芙一生共写过《论现代小说》、《普通读者》、《一间自己的房间》等三百五十余篇论文、随笔和书评。在她59岁死后,她的丈夫把这些文章收入四卷本的《伍尔夫文集》。她的创作理论,集中体现在她的文集中。这些评论和随笔,昭示了她采用的批评方法和态度,清楚地表达了她对现代小说的重心必须从见物不见人的“物质主义”转向强调心理活动的“精神主义”,从外部世界的反映转移向意识结构的表现的坚定认识;在对英国妇女小说的探讨中,不仅表明了她是现代主义的信徒,而且也奠定了她作为女权主义先驱的地位;她的评论所涉及的作家,从古希腊的埃斯库罗直到二十世纪的辛克莱·刘易斯,包括英、美、法、俄等国各种流派的重要作家;她还阐述了对传统小说创作方式的批评,对于现代主义小说成就的估价,以及对于未来小说发展方向的预测。

环境的影响、追求内心的真实和需要有内心深度的人物,促使伍尔芙提出了很有影响力的时代变迁论、主观真实论和人物中心论。

伍尔芙强调,没有任何时代的文学,像我们的文学那样几乎不屈服于权威,像我们的文学那样不受伟大人物的支配。她把小说看作进行实验的合乎理想的工具。预言未来小说,有可能向综合化、诗化、非个人化和戏剧化的方向发展;将由作家站在从生活退后一步的地方,在视野得到有效扩大的情况下,用一种具有许多诗歌特征的散文写成。

伍尔芙写作时喜欢用极长的句子,句法结构也很复杂,用词又往往偏于冷僻。但书面表达却是入丝入理,叙述得相当清楚、明白。这也反应了她写作的深思熟虑和功力。

伍尔芙不同于另一个女作家——法国的杜拉斯。伍尔芙竭力反对“物质主义”,选择知性的态度和立场,偏重于理性而永远生活在理性中。但有时也让人感觉到她的矛盾。如在谈到妇女创作时她却预言,在未来的时代,妇女们将会获得许久以来一直被剥夺了的东西——闲暇、金钱以及一间她自己的房间。当1941年二战的战火烧到她的家乡,她家的房子和出版社都被炸毁,恐惧更加加重了她的神经衰弱,精神受到极度的刺激,她无法继续思想、创作。不久,她给丈夫留下一封信后,纵身跳入故乡苏塞克斯的一条河流。占居着思想制高点的一代女中豪杰,自此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河水同时也无情地阻断了她那往日源源不断向上涌动的深遂的思想。

伍尔芙,活着时,她用勤奋和刻苦,一刻不停地创造着思想财富;当不能再思想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我有理由相信,她,就是为思想而活着!

伍尔芙死后,虽然正统的意识流小说几乎绝迹,但由她创立的一些理论和具体的艺术表现手法,却为以后各种流派的文学家所吸收。她当年的一些思想的光芒,至今仍将在戏剧、电影、影视等领域熠熠生辉。

让我们怀着一种敬意,永远记住这位,为思想而活着的美丽的英国女性:弗吉尼娅·伍尔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