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大流”的羊群效应

(2008-02-01 10:25:36)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海心经
 进入2008,全球资本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风雪交加的动荡期,积聚多时的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恐惧和过去几年牛市后的套现驱动得到了充分释放。于是全球主要市场纷纷出现了大幅跳水,即便在美联储被迫加息0.75%和美国政府宣布了1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之后,投资者的不安情绪仍然没有得到平息。经历的这次全球股灾,“羊群”一词再次成为了金融界中遭人“鄙视”的词语。
 
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们被人们描述成羊群:他们在没有充足的信息及对风险回报进行合理评估的情况下就贸然进行风险投资,而一遇到问题,又马上逃到安全的避难所。交易者的这种“羊群行为”加剧了市场的波动,使金融系统变得更加脆弱,扩大了系统性风险。但是,为什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资者在面对相似的信息时会在同一时间做出相同的反应,也就是说市场会出现一致性行为?
 
所谓“羊群行为”,一般指以下两种情况:
1。投资者在不知道其他人的决策时本打算进行一项投资,但是在知道他人没有进行投资时便选择放弃。
2。在得知他人进行一项投资后,原本没有兴趣的投资者改变想法跟随投资。投资者的选择完全依赖于舆论,投资者跟随大流,投资选择行为是对大众行为的模仿,并不是参照自己挖掘的信息。
当羊群行为发生的时候,后决策的投资者在面临自己挖掘的信息和别人的投资者决策时,会更加看重别人的决策,而忽略自己挖掘的信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资者为什么会在得知他人的决定后改变想法呢?首先,投资者认为,其他人很有可能知道自己所没有掌握的有关投资回报的信息,并表现在他们的投资行为上。其次,人们天生就具有对一致性的偏好。
 
假设市场上有100个投资者,对一项投资机会会有不同的评估,其中,20个人认为这项投资有利可图,而其他80个人则持相反意见。这样,对100个投资建议总体评估,可以知道他们普遍认为这项投资是不明智的。然而实际上,他们无法进行信息交流,也不是同时进行投资。如果最初进行决策投资的投资者来自那20个人,那么他们就会进行投资,而来自那80人的投资者则会改变想法而投资,这就形成了一种滚雪球效应,从而导致大多数投资者进行投资。当然,当投资者发现这的确是一项无利可图的投资时已经为时已晚。
 
由此得出羊群行为的特点:
1。早期投资者的决策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最终决策。
2。正如“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样,人们蜂拥跟进的决策很可能是错误的。
3。当投资者发现自己采用了失败的决策时,随着新的消息的到来,他们最终又成群地跟进,采取相反方向的决策。这样反过来又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性。
 
本文参考文献:《行为经济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