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股海蠡测 |
4月13日,上证综指大跌27点,香港H股指数上涨33点,A股与H股突然偏离往日高度相关性,原因是人行关于"QDII"2006第五号公告.之所以这则公告的心理影响远远大于实际意义,原因在于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对外界资金的"吸引力"正在持续加强:截止3月底,除墨西哥市场的PE(市盈率)为11.79外,中国A股的PE和PB(市净率)最低,沪深300的PE和PB分别为14.71和1.9.反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两个指标分别为35.42和2.542.H股指数分别为14.84和2.749.也就是说全球资产泡沫中,中国泡沫已经处于最低水平,中国的各类资产中,A股的估值最低.2000年A股的PE曾高达60倍,经过五年多时间的持续调整,目前A股的PE仅为18倍左右,处于历史最低点.将PE下降的幅度和股指下降的幅度比较,可以发现PE下降的幅度远高于股指的下跌幅度.说明A股进入被低估阶段,对外围资金的吸引力大大增加,因此QDII对国内证券市场的实际资金分流几乎没有影响.这就是为什么4月14日出现"阳包阴"的技术因素以外的市场意义.
大众和市场有一个十分对立的鲜明特点:随着价格新高,大众就以兑现为主,这就是所谓的"晕高";市场却不这样,一旦市场经常能够创出新高,那么这种特点就会成为习惯.有些投资大师每创一次新高买进一次的市场意义就在于此,和大众每创新高卖出一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大师们有些发傻(大智若愚),而大众却觉得自己比市场聪明.尤其是近来持续放大的成交量和顽强攀升的指数,使得大众心旌飘摇,纷纷将筹码杀到了4月13日的地板价,而且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勇气回补筹码.下面就分析一下本次行情的量能变化,1000-1100时属于地量级(日均60-80亿),1200-1300属于中量级(日均120亿),1300-1400时属于巨量级(日均200亿),可以看到,随着价格的不断上升,成交量也在渐次放大,从单纯的价量关系看属于良性特征.但是也应该看到市场在放出巨量的同时也意味着多空双方的分歧在加大,不用怀疑,前期涨幅巨大的股群开始逐渐进入到阶段出货程序(需要时间和空间),这些资金其实就是所谓的主流资金.这是成交量放大的原因之一即资金流出方.然而,"一个巴掌拍不响",万物负阴而抱阳,那么买进方是谁呢,也就是说资金流入方.首先排除大众因素,因为大众晕高,而且经不起风吹草动,他们的筹码属于浮动性质,一盘散沙,很难托起大盘.那么一定有一股中线的新多资金在源源不断地介入之中,这些资金不会去承接那些明花有主且高高在上的主流品种,他们一定会旁敲侧击,避实而击虚,选择其它品种进行主动攻击.这些资金主要以民间机构和私人资金为主,它们居然不畏惧主流资金的阶段流出行为而逆市兴风波于市上,可见实力绝对不在主流资金之下,甚至超过主流资金的规模.它们的进攻点在近期大盘的调整中已经水落石出,钢铁股和汽车股是主要攻击目标,其逆市操作手法已经流露在盘面,导致市场成交量无法萎缩.随着钢铁股,电力股,汽车股,网络股,数字通信股以及洗盘完毕的部分成长型潜力G股等这些强大股群的即将或已经形成的补涨,从而带动主流品种的反弹,完全有能力将大盘带到1400点震荡区域.
有着"准期货"称号的钢铁等黑色金属已经被有色金属的疯狂大牛市甩得太远了,钢铁股的即将喷发,让我突然想起我以前看到过的资料中的一幕:1929年5月31日"美国钢铁"由162.5美元在没有连续两天的收亏情况下一直升至同年8月24日260.5美元的强劲走势,成交量就像洪水一样泛滥到更大范围.这一幕仅仅是一个联想,没有充分的客观依据,但是看到钢铁股的历史特性和巨大底部,类似的现象未必不会发生,新多资金的逆市收集行为也许为钢铁股的大涨埋下浮笔...
前一篇: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后一篇: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