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通鉴》之★诏令不信★

(2012-05-17 10:09:06)
标签:

资治通鉴

诏令不信

历史

杂谈

分类: 随想随笔
庚辰,上畋于新店,入民赵光奇家,问:“百姓乐乎?”对曰:“不乐。”上曰:“今岁颇稔,何为不乐?”对曰:“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悉无他徭,今非税而诛求者殆过于税。后又云和籴,而实强取之,曾不识一钱。始云所籴粟麦纳于道次,今则遣致京西行营,动数百里,车摧马毙,破产不能支。愁苦如此,何乐之有!每有诏书优恤,徒空文耳!恐圣主深居九重,皆未知之也!”上命复其家。

——《资治通鉴·唐纪德宗贞元三年》

臣光曰:甚矣唐德宗之难寤也!自古所患者,人君之泽壅而不下达,小民之情郁而不上通;故君勤恤于上而民不怀,民愁怨于下而君不知,以至于离叛危亡,凡以此也。德宗幸以游猎得至民家,值光奇敢言而知民疾苦,此乃千载之遇也。

【评】司马光说的都是狗屁,根本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他一味给皇帝开脱,说是因为上面无法知道下面的民情所致,幸亏皇帝私访了一下才知道民间疾苦。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赵光奇说的“诏令不信”!

背景: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发现隋唐以来的“租庸调”制因土地兼并农民逃亡流失而无法持续,农民失去了最根本的土地而无法按照名义上的生产资料持有量来贡献额定的赋税和徭役,因而改为比较实际的两税法,户税(按实际人口数不管是户籍所在还是外来人口)和地税(实际拥有的土地数量)。但实际情况是,诏令不信——前面说除了两税再无其他徭役之类的征收,但实际上,两税以外的横征暴敛比两税要多出很多。政令说是平价收购,实际上是抢,分文不给。

放到21世纪的今天再看这个故事,看点有三:

1、实际问题“诏令不信”,今天是不是仍然是这样?总能网开一面让一些人巧取豪夺,而另一些人只有掏钱的份。说收你一,实收你十。名义上老百姓纳税仅仅是收入的百分之20%;但实际上另外超过80%的收入都变相的通过房地产、汽油“纳税”给不知道谁了。

2、司马光说的缺乏上下沟通渠道,放到今天就更是个狗屁!有了微博这样发达的东西,奥巴马率先使用手机网络直接和民众沟通,中国的领导者有一个用的吗?倒是有一个真用了的,全国人民都知道他和小妹去开房间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4EN00SIGG.gif

3、如果民众对政府政令失去了信任,人民还会有幸福感吗?

http://s15/middle/489bcf07hc032b38a667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