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bmiddle/59dba9f5g593e4de369c3
图:石安刻“心无挂碍”印,阳文印,尺寸:1.5*1.5cm
我曾经刻过很多闲章,早期仿刻近现代名人的闲章大都因为要刻新印而磨掉并无从寻起了,但总还有些自以为文字意境和刻工俱佳的印章舍不得磨掉,保留了下来。比如我仿刻王福庵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阳文印、仿吴昌硕的“明道若昧”阳文印、仿吴让之的“学然后知不足”阳文印等等,这些印一直留在身边,还常用来钤盖书页。因学印之初刻了数百印石,有一大部分是仿刻之章,集腋成裘,累积起来起攒了不少。不过大部分还留在老家,在01年来上海之前把这些印都先用纸包起来,然后放在一个个小纸箱里,打包好,放在老家书房里了。
身边这几颗闲章是某年返乡过春节时找出带到上海来的。因工作和生活变迁的关系,除了每天忙碌工作外,回得家来有时纪录些文字,刻章倒显得少了,即使刻,大抵也是应酬之作。幸好随身有这几颗闲章,每当买书回来,在书页上钤盖,依旧能感受到藏书印章的别样趣味。
盖闲章其实有一些讲究。根据不同的书类所盖印章的内容也略有不同。
http://s13/bmiddle/59dba9f5g593eb3f50f8c
比如经济管理类的图书,我一般会盖上象“莫等头白了少年头”、“种豆得豆”之类可催人奋进的章。每当捧书翻页时,当见着书侧的此样内容的印章,自会生出一种时不我待,当奋发上进的心境来。更重要是的,在繁忙的工作中之余能同时欣赏点艺术气息的东西,也是一种很不错的生活方式。
对一些闲散之书比如文学、艺术等等图书,我大体会钤盖一些更轻松一些内容的印章。比如肖形印、禅语印等等,以显闲散清逸。比如“佛坐像”、“汉画像砖”、“文章满纸书生累”、“乐乎天命”“心无挂碍”等等。因为书内容本是闲散一类,配上闲散之印,尤其是那些写意印风的印,会更加自然和谐。
顺便说说闲章刻法,我刻闲章主要讲求率意而行,因内容形式而定刻法,刻时往往石转刀随,意到刀行。手握钝刀,冲切结合,在印文线条上力求自然残破,使刻出的印显得自然。生动。当然刻肖形印一类尤其是画像印,则要求线条表现更加严谨,走刀就会更加严谨。但刻印最忌程式,率性而行,发乎性情,胸中有成竹,自然落刀形神俱备,倒也无须用语言过多讲究,最终结果让自己欢喜就好。(文/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