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唐山大地震冯小刚电影文学/原创娱乐 |
分类: 世【我看到的世界】 |
《唐山大地震》:小家庭的歌哭
寻找马世友/文
如果最高等级是5颗星,我给《唐山大地震》评4颗。少掉的那一颗不是因为电影本身,而是在于电影的名字。我想多年以后,如果有另一个导演站出来,不是像冯导那样拍一个家庭在地震中的悲欢离合,而是更为真实地还原唐山大地震的开始到最后,那样的一部电影,才应配得上如此宏大的片名吧!
《唐山大地震》凭借一个恢宏又悲壮的名字,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曲折故事。一位母亲在地震发生后,面对压在同一块楼板下的儿子和女儿,最终选择救弟弟。然而,女儿却从尸体堆中奇迹般地生还并被解放军收养。32年里,这位母亲对“死去”的女儿心怀愧疚,在痛苦和煎熬中守寡。32年中,母亲的选择让女儿内心深处不时地恐惧,心灵的余震长久地折磨着她。32年后,这一家人意外重逢,心灵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
电影中,母亲元妮的扮演者徐帆展现了一个女人的勇敢和伟大,她像是一根催泪棒,以生动的演技感动了大批观众。从最初对两个骨肉的生死抉择,到后来忍痛割爱送儿子去济南,再到给自己的女儿下跪,徐帆的每一场内心戏都表现得入木三分,恰到好处。印象最深的一场戏:等待女儿回家的元妮包饺子,颤抖的双手却怎么也粘不拢饺子皮,当知道女儿嫁到了加拿大,她四目空洞,叹了一口气说:“她躲我那么远呢。”简单的一句话,却把很多人的眼泪拉扯出来。
女儿方登的扮演者张静初是剧情冲突的关键所在,她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生母的放弃使她把求生的希望全部寄托给了自己。影片中,张静初需要把地震对她内心的影响通过种种行为表现出来。21岁怀孕的她坚决不愿人流,她告诉男朋友,自己是从尸体里醒过来的,父亲就躺在她身边。从地震里活过来的她对生命显得格外尊重和爱惜,她说:“你根本就不懂,根本就不了解我……你哪知道什么叫牺牲?”
这一家子重逢是因为2008年汶川大地震。远嫁加拿大的方登看到新闻后,火速回国参与救援,弟弟方达也赶赴四川,加入唐山救援队。两人相遇了。电影进行到这里,为张静初安排了一个心灵裂痕修补的过程。即使是母亲下跪,连声说对不起,她的反应依然平淡。这么多年了,她还是记得当年压在楼板下,等待妈妈救她的时候听到的三个字:救弟弟。一家人前往墓地,方达把藏在墓碑下面的一大叠泛黄的课本拿出来,说:“从小学到高中,每一年开学妈都买两份课本,有我一份,就有你一份。”那一刻,张静初终于把32年来的委屈全部哭了出来,她抱住母亲,反复地说对不起。
我想,我是愿意为《唐山大地震》的编剧鼓掌的,即便影片中植入了不少广告。电影黄昏一样的画面始终如一,让人觉得很亲切很怀旧。而配音方面,则多是舒缓柔和,平实中更能触及观众的内心。
周围很多朋友都说,《唐山大地震》好看,我认同这个说法。我更加认同的是《唐山大地震》的英文片名,《After Shock》(地震之后)。就像我一开始想要表达的,这无疑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它电视剧一样的离奇故事与笔墨并不浓重的地震场景还原,与“唐山大地震”这样的片名不符。
然而有什么关系呢,冯导愿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