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广顺园主摄影土耳其纪行伊斯坦布尔旅游 |
分类: 城市表情(人文纪实抓拍) |
■2
■3
■4
蓝色清真寺得名于内墙壁上装饰的蓝色伊兹尼克瓷砖,据说蓝色清真寺的内墙上,用了两万多块蓝色瓷砖。想起从天窗上面洒下来的朦胧的蓝光,正是因为室内采用大量由中国传入的蓝色瓷砖作为装饰材料而有了“蓝色清真寺”的美誉。
■5
■6
■7
■10 清真寺里不认生的猫咪。
■11
■12 清真寺著名的圆顶直径26.5公尺,由四根53公尺高的大圆柱支撑,其中一根取自黎巴嫩的著名罗马遗址巴尔贝克神殿,一根来自埃及的亚历山大,另外两根从拜占庭皇宫拆卸。
■13 它是由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最著名的建筑师希南(Sinan)于1550-1557年间设计建造的。这座清真寺在游客的印象里或许不如蓝色清真寺有名,实际上却是伊斯坦布尔最尊贵、最著名的清真寺。
■15
进去之后,才算瞻仰了蓝色清真寺的真容。我进门的时候,还有不少教徒留在里面,继续做礼拜,非常虔诚。游客都不忍心打扰他们,只是在旁边蹑手蹑脚地驻足观看。踩着松软的毛毯,看着刻满花纹的四壁,斑驳的阳光从大圆顶上色彩斑斓的玻璃窗洒下来,像是走进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18
■22
■23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对这座宏伟的教堂进行了全面改造,基督教教堂也就变成了清真寺。今天人们看到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也因此而具有了两种不同教堂的特征。
伊斯坦布尔的很多旅游手册上,都将这座城市称作是东西方的交会点,这指的既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指的是不同的文化。圣索非亚大教堂也常常被称作是两大文明融合的产物。但历史告诉我们,这不是自然完成的融合,而是一种宗教文明对另一种宗教文明的“改造”。
■24
这是世界上唯一由神庙改建为教堂、又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宏伟建筑。站在教堂中央,最强烈的感受是空旷,人在这里是那么地渺小。高不可攀的穹顶和气势恢弘的大理石柱子带给你一种强烈的震撼,从四周窗户透进来的自然光线给幽暗的教堂营造了迷幻的宗教气氛,仰头望着穹顶上方的圣母圣子像,宗教的感召力量那么地强烈。这大概也是这座教堂被誉为“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因之一吧。
■25
■28
土耳其虽然宗教气氛浓郁,但等到夜晚,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灯红酒绿与世界其他现代大都市也没有什么分别。保守的妇女裹着伊斯兰式头巾,但也有开放的姑娘大胆地穿着露脐装。从导游的介绍中,年轻人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并不多,他们的生活方式日趋欧化。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