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2008-07-23 21:42:23)
标签:

广顺园主

老北京胡同

城市印象

旅游

老北京拍记队

校尉营胡同

杂谈

摄影:广顺园主    地点:北京。宣武区珠市口西南地区    时间:2008.07。19下午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今天是头伏第一天,《老北京拍记队》正式转入了宣武区老胡同的拍记。由于宣武区老胡同众多拍记将耗时两年左右。今天的拍记线路:铺陈市胡同 --- 校尉营胡同 --- 九湾胡同--- 鹞儿胡同 --- 留学胡同 --- 赵锥子胡同  --- 灵佑胡同等。。。。。。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铺陈市胡同   
    在宣武区东部。北起珠市口西大街,南至永安路。长500米,宽3米。沥青路面。明、清至民国是座商、摊贩集中地。清称穷汉市,因贫穷劳动者常在此等候雇主,或以拆洗缝
补为生,故名。又称补拆市、补陈市、铺拆市。1947年雅化为铺陈市。1965年天汇夹道、十八寓、小眼镜等巷并入定今名。两侧多平房住宅,有百货、鞋、瓷器等店。两端通公共汽车和电车。

 穷汉市在前门大街南段路西,现名铺陈市胡同。《京师坊巷志稿》:穷汉市亦称补拆市,拆或作陈。元代大都城内就有穷汉市五处,以鼓楼后为最(见《析津志辑佚》)。这种市是零星出卖劳动力的地方,也叫人市。多数失业游民中,也有有技术的瓦工、木工等。平日没有固定工作地点,每天早晨便聚集在人市,听候雇主雇去做零星活儿。干一天给一天钱,今天有活,明天就可能被辞退。如果到中午还没有人来雇,人群就散了。这种人市内城在东四隆福寺、崇文门里、西四、德胜门门脸等处。外城除铺陈市外,磁器口等处也

有。现在只留有铺陈市这个胡同名了。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九湾胡同

 北京市转弯最多的胡同是九湾胡同,它位于宣武区东部,东口与铺陈市胡同相连,西口从校尉营胡同通出,全长约390米,弯曲之处不下于13处,堪称北京城弯道最多的胡同。北京的胡同多是直来直去,但您万一走进北新桥附近的九道湾胡同准要迷路,小小的胡同一分为五却拐了十九道弯,不迷路才怪。西城区也有一条九道湾胡同,不过现已改名

为百代胡同了,前门外的九弯胡同仍在,实际上要拐十三个弯。九湾胡同的西口,有很多诡秘的说法:向西走不吉利。年过八旬的老人李虹一谈到胡同西口,她眼神里都还带着恐惧的神情,说:“长这么大,我几乎没从胡同西口进出过。九湾胡同的西口比较狭小,比较偏僻,走的人少,住户多集中在东边。刚解放时,胡同西口出过一起命案,胡同里的老居民们更加相信了‘走西门不吉利’的说法,于是各种说法就不胫而走。到现在,真正使用胡同西口进出的居民并不多。”家住九湾胡同10号院的李师傅说,九湾胡同的名称来自

于胡同有9个90度的拐弯,其实按地砖线划分,胡同里总共有13个弯。李师傅透露,在胡同里,男孩子们最快乐的游戏是骑着自行车在弯道里玩飘移。他在青年时也喜欢参加自行车比赛:先是从东边骑向西边,谁骑得最快,并且车把没被墙擦着,谁就被认为技术最牛。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这次跟踪采访老北京拍记队的是著名的中东半岛电视台

鹞儿胡同历史名称: 鹞儿胡同、要儿胡同.

清末民初,京剧名伶童芷龄阎世善,评剧名角小龄妹就生活在鹞儿胡同,支撑宣南文化的艺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在那个时代,民居代表着主人的身份地位,尤其是门楼及门上的装饰件如:门钹、如意金属包叶,还有石抱鼓以及门檩下的装饰,门联无不体现着主人的阶层与爱好,更有着民居文化无可替代性。

提起前门外的鹞儿胡同,老北京人都是听熟悉的。大家熟悉它,是因为在解放前的三十多年里,警察机关的侦缉队总部一直设在这条胡同的5号院里,可以说这儿是北京便衣警察的老家。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赵锥子胡同

绱鞋不用锥子――真(针)棒!”是北京及华北地区很有名的歇后语。如今,家庭主妇基本上没有自己做(绱)鞋的了,锥鞋的锥子也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在前门外却留下了赵锥子胡同的名称。
    按北京地名命名的规律,此胡同内曾有赵姓工匠生产制作锥子,并且是本行业的佼佼者,故以此为胡同名称了。赵锥子胡同名称至少在清代已存在。1965年调整地名时,
将附近的花枝胡同并入,仍称为赵锥子胡同。在清末民初,这条胡同成了“八大胡同”的延伸区,曾有不少妓女、暗娼在这里活动,解放后才真正成为百姓居民的胡同。
天盛号盔头铺--戏曲盔帽店铺。1935年,由周文敏携同全家在前门外赵锥子胡同路北立店开业。经营软硬头巾,盔头、髯口、旦角的各种头饰等项目。于1955年并入
北京市盔头
戏具生产合作社。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灵佑胡同

曾经兴旺的灵佑宫灯市:自清朝康熙后期,灯市便不再设在灯市口了,而是迁到了前门外大栅栏、灵佑宫、琉璃厂和东四、西四、新街口等处。清初查慎行在《凤城新年词》中就有了:“才了歌场便买灯,三条五剧一层层,东华旧市名空在,灵佑宫前另结棚”的诗句。清康熙年间,把灯市从内城迁到前门外以后,天桥西北的灵佑宫便成了京城一处热闹的灯市。每年灯节,这里游人云集,热闹非凡。灵佑宫本是明朝建的十方道院,万历时,进行扩建,名为真武庙。辟地十亩,建有高阁,并有大殿五层。清朝赐名护国灵佑宫,也有人传说此宫系由东华门移来。每年正月十五,灵佑宫点燃彩灯,庆祝灯节。可惜,时过境迁,当年热热闹闹的灵佑宫早已无存,只剩下一条灵佑胡同记载历史。

灵佑宫小学:前身系1916年外右五区警察署创立的外右五区第一半日学校。地址在灵佑宫2号(今灵佑胡同)。学生数十人。1919年改称为公安局立第三十五民众学校。1936年改为第二十三简易小学。同年移归社会局管,改为市立前外灵佑宫简易小学。校长苏兆熊。学制4年。有教员2人,初级班2个,学生130人。1944年改为外五区灵佑宫小学。1946年改为市立灵佑宫小学校。1947年改为北平市第十二区第九、第十一保国民学校,成为四二制完全小学。1949年改为第九区灵佑宫小学。1952年改为宣武区灵佑宫小学。1966年改为壮志小学。1971年改为留学路小学。1995年撤销。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居仁里胡同

赛金花旧居-居仁里16号
    民国时赛金花,她从小就窈窕风流,后来家道中落,就穿梭于秦淮河的花船之上,不用人逼迫,自己卖笑为乐,许多富商显贵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后嫁于洪均状元为妻,
陪他出使欧洲,因此与一些金发碧眼的社会名流有了些暧昧的关系;洪状元去世后,她为生活所迫,再回青楼;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她与联军统帅瓦德西关系暧昧,利用这种关系她救了不少无辜百姓;再后来她又经历了两次婚姻;最后63岁时穷困潦倒病逝于北京居仁里。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留学路   (Liúxué Lù)
    在宣武区东部。北起珠市口西大街,南至永安路。长435米,宽6米。沥青路面。明、清因有宰牛户得名牛血胡同。1915年扩建成路,以谐音雅化为今名。两侧多平房住宅。两
端通公共汽车和电车。 

 广来油盐店:胡同里以前有个广来油盐店特有名,听老辈儿说,明清时期就有这个店了。留学路和板章胡同交接的十字路口上,东北角是小广来,专卖油盐酱醋;西南角是大广来,专卖米面等粮食,大伙儿平日吃饭就全靠广来了。我记得大广来门口有个大磨盘,店里的伙计就在外头磨面。1950年左右,广来店没了后,胡同北口建了个大合作社,大门漆成黄色,我们都管它叫黄门合作社,说快了就是“黄门儿”。合作社里什么都有,蔬菜、水果、鸡鸭鱼肉,还有卖布的。那时不管买啥都得凭本儿,副食本儿、粮本儿、肉票,少一样都不行。一到腊月,家家户户要囤吃的,每天在合作社买东西的人要排老长的队。后来拓宽珠市口西大街时,合作社被拆了,北口的不少老街坊也搬走了。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近来许多摄友提出要随队参加拍记,老北京拍记队表示欢迎。拍记队是个开放的组织欢迎任何喜爱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人员加入。参加拍记不用报名,没有任何费用。可以直接去集合点集合即可。

    拍记的当天上午有胡同文化讲座,  

   下午拍记过程有文史专家讲解所拍胡同的历史背景。  

   晚间有观片会。

    这一期的集合时间:7月26日下午15:00   

    集合地点:天桥路口西北角   

    下图箭头指向是这次拍记所行走的路线

   本次拍记是奥运会前最后一次拍记,在奥运会期间集体组织的拍记活动将暂停到奥运会结束.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二》校尉营胡同等

 

                        《老北京胡同风情之二十一》麻线胡同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