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博客实在需要莫大的动力,这动力来自第二个宝宝。家有二娃的人都知道: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当猪养。确实第一个娃不仅在待产的时候学习和准备了很多,而且在怀孕一直到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为他记录很多,似乎有一种象征性意义。但是,万一多年以后,小马小圆问起,为什么哥哥有这有那,我却没有的时候,我可能会无言以对,除了那些“哥哥比你大所以你没有出现在相片里”的应答,其他问题我都没准备好。这大概就是继续博客记录的动力吧。
先说为什么要二胎。身为独生女的我,享受了父母无私无限及独一无二的爱,一路走来也顺风顺水,但是,欠下的账是迟早要还的。并非我的父母要我报答啊什么,事实就是独生子女这一奇特的群体,已经慢慢走入人生中这一阶段,迎来无比沉重及他人无法理解的压力,包括经济、人手及精神上的。每逢病房里收治独生子女的父母,我就真真切切看到那些无奈及无助,没有兄弟姐妹的分享和分担,人生是多么无趣。常常有那些生了病的爸爸妈妈在骂这个国策,每逢此时,我的内心深处只能深深同情经历过无数苦难的父辈那一代,在晚年还要担心自己会不会拖累唯一的孩子。为了不将这种痛苦延伸到下一代,为了不制造更为痛苦的第二代单独,我们一直都在等待“放开”二字。这期间,还读了《中国人太多了吗?》,关注人口学家及经济学家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来探讨人口红利、人口构成对社会的影响,也学习了不少。
放开“单独二胎”是13年末的事,各省各自出台细则,广东省是在2014年3月27日,此时我刚好在洛杉矶即将结束进修,爸爸在28日就带我亲爱的大圆漂洋过海来美国看我(题外话:好喜欢这首歌哦~),一切时机都刚刚好。所以,小圆是made
in
USA。当然,当时并不知道怀上了,所以在美国期间的旅游啊,一直都很不在意,抱大圆啊,过安检检查啊、长途飞机啊等等,都顺其自然了。然后,回国后就知道一只小马会在年底降临。
一直我都会好言相劝那些不是抱着DINK思想的人,既然结婚了,就把娃生了吧,自己的经验也是如此。怀二胎虽说顺顺利利,但其实自身感受还是辛苦好多,最明显的不适就是心悸,总是无端端的感觉心率很快,有时是在夜间睡觉的时候,十分难受,其他的不适包括耳鸣、胃痛、坐骨神经痛、腕管综合征等等,以至于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总觉得在讲自身经历,查房时也对病人疼痛不适感同身受。孕早期感觉肚子增大的速度明显比一胎快,以至于我总觉得会比预产期早发动,但是经过饮食调节,慢慢的胎儿也与孕期相符合了,甚至有几个指标偏低了一点,对此我倒不是很担心,我一直的观点是生出来再慢慢养,尽量顺产。孕晚期B超排畸时两次都看不到胆囊,着实也让人小担心了一阵,但毕竟已经到孕晚期,而且B超看不见胆囊这个概率本来就不低,担心来也没有用,就顺其自然了。
孕晚期没有出现一胎时总感觉缺氧的情况,但是脚会抽筋,坐骨神经痛很明显,38周+的一天晚上,睡前爸爸问我,今晚怎么没有听到就你说老是动啊?我心里咯噔一下,对哦,怎么好像一整晚都没有动呢?然后两个人就很紧张地在等着胎动,终于等到了,想着没事啦,上过洗手间就睡觉。洗手间回来,又觉得脚酸胀不适,
就让爸爸帮忙按摩,按摩完正准备睡觉的时候,突然间一股暖流从下身涌出,没错,是涌出,不像一胎的时候是一点点温暖,这样量大的破水来得有点突然,
因为才38+,赶紧告诉爸爸,然后把公公嫲嫲叫醒,来陪大圆,我们带上杯热水就出发医院了(所有待产的东西都已提前安放车内,太有先见之明了我)。
那是一个冷空气南下的夜晚,外头气温很低,加上破水量多及持续有涌出,我很是紧张,加上对各种未知因素的担忧(比如半夜产科是谁值班啊,有没有床啊等等)以至于一直在发抖。去到医院的时候,看到护士站坐着的值班医生是帮我产检的海燕姐姐,我敢保证是妇产科最好人最温柔的,我的心那个踏实了。果真没有床,但是怎么说都是本院的医生,帮我加了个平车,然后等宫口开到可以进产房就直接进产房。
二胎果真比一胎轻松,且不说整个产程变短,不用侧切不用拆线2天就能出院回家果真爽歪歪。但是还是。。好。。痛的说~缩宫素在慢慢滴,产房内好温暖,等待宫缩来临和宫口开的我只有一个实习护士在默默陪伴,期间她一直问我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吃东西。后来的过程就延续一胎时的无力,要靠海燕姐姐把小圆压出来~~Anyway,这个过程还是值得轻描淡写的,因为当你知道什么是最痛之后,等于号和小于号都能让你平静对待了。小圆生下来6斤3,早到一周多果真会小一点,但我对这重量倒挺满意,因为还是那句话:生出来才慢慢养嘛。后来才知道,那天是个好日子,产科剖腹产了好多台一直做到晚上,这不算什么,厉害的是顺产也好多,比起他们我真的不值一提:一个8斤3顺产,一个9斤6顺产,还有一对双胞胎顺产~那个9斤6妈妈估计撕裂了,一晚上都在走廊上的加床上嚎叫~这是后话。产后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期间我睡睡醒醒,海燕姐姐让爸爸买了点心给我吃我也没吃,后来回病房过床的时候打翻了又吃不成了。2小时好漫长,产房好暖,实习小护士帮我变换被子的位置让我舒服一点,也是颇乖的学生。
到此,小马小圆顺利来到我们的身边,这是我给大圆一生最好的礼物,希望大圆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