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高中班主任管理的资料 |
有些班主任在教室最前排的左右两个几乎与讲台平行的角落,还分别有一套独立的桌椅,是给全班“最差的同学”坐的。我觉得班主任这样做是图一时之痛快,对自己却是其害无穷。那些后进生认为自己被班主任看不起,会想许多花招与班主任对着干,“磨死”班主任。
其实,编排的学生座位是否合理,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特别是当今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有着极大的个性和差异。合理地编排座位还可以起到心理调节的杠杆作用。例如对人际关系的态度上,有“热情开朗、好合群”的,有“孤芳自赏、不合群”的;在对前途的态度上,有“阳光型”的,有“无所谓”的,有“担忧焦虑”的;对挫折承受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有“强”有“弱”等等。而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有“厌学”、“逆反”、“社交恐慌”、“嫉妒”、“焦虑”、“抑郁”等。班主任在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学生座位,让一些心理上存在这样那样不足的学生与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学生多接触、交朋友,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将有利于创建一个“班风优良、纪律严明、团结有力”的班级。
怎样合理编排学生的座位呢?现在将我的想法跟大家分享,可能有些不成熟。
基本做法:坚持每周一次小调,每月一次大调。小调是整个组对调,避免学生出现斜视等视力问题,同时,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新鲜感。确定座位时必须遵照一定的原则和注意一些问题:
(一)重视情感投资
新生刚入学,班主任情况不熟悉,只能先按身高作临时安排。在其后的两周时间内,班主任通过深入班级、逐个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家庭、住所、兴趣爱好、同学之间关系等。把一些兴趣爱好相投的,比较要好的伙伴等学生安排为同桌或邻桌,让他们尽快消除陌生感,适应学校生活。这样还能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便于班主任今后对学生的教育。
(二)尊重学生的意愿
(1)尊重不等于迁就,要反复教育学生以全班的纪律为重。这样操作能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体现班级管理中的民主氛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然而这样操作绝对无法满足每一位同学的要求,这就需要班主任做出合理的解释,必要时个别谈心进行思想工作。以真诚换真心,最终学生会理解并接受的。
(2)必须由班主任最后确定座位。从与学生的交流中,班主任能了解全班同学交往的动态,知道哪些同学是最受欢迎的,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加以总结,突出优点,把他们树为同学们正面学习的榜样;同时,也能了解到哪些同学不受欢迎,并在安排座位时加以照顾,派德育、学习均优秀的同学与他(她)同桌或邻桌,帮助他(她)改正缺点,争取进步。这样做,还不失为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过程。可以想象,开始时,许多学生肯定都是选择品学兼优的同学同桌,拒绝跟后进生一起。出现这种倾向,我觉得很正常,但不可袖手旁观。可以利用班会课、个别谈心、实话实说等方式进行引导,渗透集体教育,
(三)取长补短
班主任在编排及调整学生座位之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习上有差异的学生尽可能编排在一起,形成“一帮一”对子。这样不仅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大有帮助,同样对成绩较好的同学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也可以将有同样兴趣的学生编排在一块,这样便于形成一股浓厚的氛围。另外,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一些成绩较好的所谓优等生,性格上往往也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同样需要有人来帮助。因此在座位编排上应安排一些能够带来性格互补的同学与他们同桌而坐。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吸收同学性格中的优点,有利于自身个性的完善和发展,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发挥学生之间的自然教育作用。
(四)动静结合
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往往大相径庭。有文静的,有好动型的,也有“顽皮”的,班主任要通过细致观察,多找学生和任课老师交谈,这样在安排学生座位时可以避免出现“动”与“动”或“静”与“静”的“强强联手”,做到“动”“静”结合,以“静”制“动”,保证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另外,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在安排座位时把他们分布在班级的各个“地段”,让他们各自在属于自己分管的“一方水土”上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在带班的各种方法中,调座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很重要,而且很简单。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复杂烦琐,似乎让人累不堪言。就让我们带着信念去追求,带着希望去寻找,在教学中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