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利用出差机会在弘法寺小住两日,在喧嚣尘世习惯的我们对于僧侣们的清净生活既遥远又向往,就像吃惯大鱼大肉后总希望偶尔享受清淡的乡间小食。已经百岁有二的本焕老和尚随已授人衣钵,但每天探访的香客仍络绎不绝,第一次会面竟也如同多年前听说的那样无非几句“升官、发财”般的例行寄语。但在我看来,这绝非一般众生所想象的凡文俗语,而是老和尚居高临下的借用至俗之语去映射修行做人的自然道理。
弘法寺庙的夜晚安静的很早,一片静谧中与远处繁华都市的灯火形成巨大反差,禅房中简单的条件更提醒我---这里才是修行的宁静场所,而并非凡夫妄图心想事成的许愿池。静夜竟让人失眠,第二天一早竟然没能赶上早课,倒是和印顺大和尚共进了早餐。大和尚说:就把你交给我了,你在寺里自便。想想倒竟然有了如同归家般的自然与亲切。第二天一早四点半准时起床、五点大殿早课、六点独自在寺中闲庭信步,看到“得大自然”、“说话是谁”的文字牌匾。这也许正是弘法所宣贯的佛法精神---修行要在为众生做事的前提下获得身体与精神的真正自由。


弘法依梧桐山而建,在朋友建议下一早就拾级而上,竟然在两个多小时候徒步登上山顶。修行参禅、登山观景,殊途同归,是过程未必结果,是机缘未必开悟,一个字:参。
中午十分本想与大和尚当面话别,但听说他接待李荣融而无法相见,谁料在山门等车竟又偶遇印顺,是机缘吧。临行前大和尚在电话里竟只是说了句:何时回来?

二OO九年八月十七日(美国时间)于辛辛那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