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印并没有什么师承,刻得也并不系统,理不出什么清晰的脉络,大抵是由着性子,看到喜欢的印就仿照着学刻,更多是把刻印作为业余爱好的休闲方式,虽然也师从于艺术界前辈,但学得并不老实,也没按老师的印风去认真学,最终也看不出自己形成了什么特定的风格,说土一点,只能算是玩玩而已。

回想起来,虽然学得乱,到底也下了些功夫。几年前学印时,平时工作日基本是每天一颗地刻,下班回家,比较少外出活动,除了看些与工作相关的书或者学习,每天晚上大约九点钟,我就静坐在灯下做刻印功课。印是事先磨好的,每个周末我都会用细砂纸磨好一批印石,大约10来颗,预先一字排开地放在写字台前,这样省得每天还得花时间耗费在磨平印面上。倒些许墨汁在砚台上,用洗净的小楷笔的笔尖上蘸点墨,直接倒写在印面上,有时为会谨慎起见,也会事先在透明的纸上先照着原印写好印文,然后把透明纸翻过来,从反面看,按此样再转写到印面上去。虽然也有印床,但我基本上是不用的,喜欢直接用左手握着印石,右手持刻刀刻印,因为这样刻起来转动印石比较灵活,不会受印床的拘束。我喜欢采用市面上买来的那种厚刃的吴昌硕刻刀,厚实,刻在印石上感觉有力,走刀不会轻飘。走刀并不讲究冲切之法,不过大抵是切为主,冲刀为辅,更喜欢切刀时那种艰涩前行时石屑纷飞的感觉,喜欢刻好的印那种古朴的味道。仿刻印因为刻仿印不需要在印面设计上花费时间,用现成的,所以花费的时间不多,通常一颗印刻下来也就两个小时左右。那个时候一般是工作日都是刻仿印,真正费神费脑的原创印如为他们刻印或者自己构思的印章一般都是放在周末来做。
没头绪地写点文字,算是给自己仿刻印章的经历留个小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