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休闲在家,晨醒无事,躺床卧读《中华散文名家名作》一书,见扉页有题记云:“周末夜归,在昏黄的路灯下偶遇久不得见之夜书摊,忍不住趴于书堆中,如饿鼠觅食般蹀躞寻得此书,与书贩在瑟瑟夜风中议价再三,洋洋大观三册之书仅以十五元购得,何其快哉!――石安购于厦门市吕岭花园夜书摊,九九年十一月十三日”。这使我想起那些独特的夜书摊来。
我喜欢夜书摊。这些书摊往往“居无定所”,象打游击似的,不固定在某一场所。所以想逛夜书摊需要些运气,只可偶遇而不得刻求。有时,在加班夜归路上,偶尔能撞见书贩用手推车装着满 满一车盗版书,在路灯下,或靠墙角站着,或斜倚灯柱,嘴里吸根烟,静静地候在那里,悄无声张地。或者在吃完晚饭后,到小区附近的夜集市散散步时,有时也会在路旁碰到这样的书摊,推书前总是围着一圈人,拿着书翻,或者在和书贩议着价。每遇此时,我便忍不住会驻足,但我不般只关注管理或者散文之类的图书,有时也可以看到些英语沙龙之类的杂志合订本在卖。在这样的夜书摊上,有时真能淘些好书回来。在我的书房里,摆放在书架上的《哈佛管理全集》(系列)、《哈佛商学院MBA最新核心课程》(系列)、《富爸爸穷爸爸》(系列)以及《中国当代散文精华》、《中华散文名家名作》等书,正是受夜书摊之赐而得。在书摊上,常常可以以十元以下的价格买到厚厚的一册好书,实在是实惠得很。
运气好的话,有时也可遇上一些很有价值或者珍贵的书在书摊上卖。比如有一次,下班后送一朋友回家,路过上海外国语学院,见学校门口有一地摊,地摊上摆放着的尽是些英文旧书,有许多还是精装本的那种,有些书上还有原来书主人的签名。书贩看上去也是个有知识的人,翻书之间,与他闲聊。他说这些书是一位朋友的,已移居海外,有些旧书或许已用不上,没有带走,委他拿来学校里卖,说或许对后进学子有用。我精挑细选,终也买下三册――《THE
FIVE TEMPTATIONS OF A CEO》《GET BETTER OR GET
BEATEN!-LEADERSHIP SECRETS FROM GE‘S JACK WELCH》、《HOW TO GET
ORGANIZED WHEN YOU DON’T HAVE THE
TIME》,都是些十分称意的书,只是当时有事在身,携带不便,后来倒有些后悔当时没有多买一些。
历久经年,时间久了,我的“夜书摊版”的书也积累了不少,前些年买的许多还放在老家。即使如此,在上海新家的书房里,也还有些经常用得上的参考书来自夜书摊。我是喜欢买书的。与在宽敞明亮如上海书城或者新华书店里买的新书不同,夜书摊上买的书包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文化气息和恋书情怀,这些书有的是在自己困顿穷苦之时买的,有的是在自己孤独夜归的路上买的,有的是在自己闲逛偶遇时买的。每一本书的购买过程都如自己的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会泛起自己心中对往事尤其是清贫生活回忆的涟漪。
清人刘声木《苌楚斋续笔》卷二:昆山徐懒云茂才买书无钱,自嘲云:“生成书癖更成贫,贾客徒劳过我频,始叹百城难坐拥,从今先要拜钱神”,由此可见,爱书恋书者却无钱买书之尴尬古来已有,却不知这位徐先生后来是否有足够的经费买书?或者象我一样,也曾在瑟冷的夜晚漫步时偶遇夜书摊,并买到便宜实惠的应需之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