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散文]哦,宁阳
(2020-05-22 22:31:43)
标签:
散文
征文
刘桢
曹操
建安文学
|
分类:
【散文随笔】
|
一篇获奖散文。半年前,用心写的,查阅了许多资料,前后修改了一周。现在读来,又觉得些许不满意,应该写得更感性随意些。征文是宣传本地山水人文的,获奖者最终绝大多数是外地人。作为本地人,荣幸忝列其中。感谢主办方,据说奖金丰厚。存录。
哦,宁阳
小易
泰山,古称岱,也称岱宗、岱岳。泰山脚下,西南几十公里处,有一座小城叫宁阳。宁阳县城,历史久矣。史载,宁阳县乃西汉初汉高祖刘邦所设,距今两千多年了。就地理位置而言,它很像别在泰山胸前的一枚宝石,也像泰山庭院里一块绿意盈盈的阳光地。
悠悠两千余载,历史变迁,身处当世,我们不禁遥想:这块土地有过怎样的过往,出现过怎样的人物,在文化思想方面出现过怎样的名人,有过哪些建树。
这样想着,东汉末年的风雨似乎飘到眼前。有一位名士吟唱着他的《赠从弟》,逐渐走近。
他就是刘桢,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刘桢是地道的宁阳人,他是个才子,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少年时便赋文数万字,而且记忆超群,答辩敏捷,时人称其为神童。也许我们更想知道的是:他是如何与曹操父子搅在一起,又如何走向当时文坛中心的?
曹操十九岁被举孝廉,入京都洛阳做了一个小官,后因严肃法纪处死贵戚而降职。一身武艺,酷爱兵法的曹操一心想走进权力中心。在汉末这个混乱的年代,曹操最初一心想匡正皇权,多次上书进谏,后率兵征伐叛军,不断用武,而这些征战有不少就在齐鲁大地。现在来看,也许他政治历程的真正转折点,是在征战过程中被推举为兖州牧。兖州,古代九州之一,兖州牧是管理此区域的最高长官。
刘桢是宁阳泗店镇古城村人,此地与兖州毗邻。乱世末年,战事频仍,避乱途中,刘桢结识曹操之子曹植。两人一见如故,言谈相契。这也难怪,都是才子,惺惺相惜。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酷爱文学。这真是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后来曹操征伐袁绍,攻下河北邺城,此时他早已失去兖州牧的官职,开始在邺城建立自己的政权基地。而距离邺城并不算遥远的刘桢自然追逐曹氏而去。查看地图,会发现古邺城,今称临漳县,与泰山基本在一个东西向的平行线上,与山东地界相距不远。
在邺城,曹氏父子掀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创作高潮。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创作主力的建安文学,风骨健朗。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个个才学横溢,他们中有四人为山东人,今天看来,应当都是曹操任兖州牧时他们父子感召荟聚的文友。其中宁阳刘桢,尤为突出,以诗歌见长,与曹植并称“曹刘”。他的《赠从弟》,今人读来,依然叹服惊讶。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此诗古风纯粹,风骨健朗,道出了人之品性的最高境界。曹丕曾盛赞刘桢为: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今天看来,此论甚为公允。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松柏的本性就是“终岁常端正”。“端正”二字,千古而下,永远是君子精神,士人气节。而刘桢正是这样的名士,他有文才,恃才傲物,不循礼法,骨子里始终自信满满,不阿权贵。史书记载,刘桢曾在曹丕所设的文人宴会上,竟酒后平视曹丕夫人甄宓,如此“大逆不道”,引起曹操恼恨,遂免官遣送石料场做苦工。后来曹操到石料场视察,众人匍匐,唯有刘桢在不远处自顾劳作。曹操上前戏问:石头如何?刘桢平静回答:里外一样,五彩华美贵重,太硬,研磨、雕刻也不易改变。曹操大笑,知道刘桢是在借石自喻,标榜自己的品行。遂解除他的劳役,重返邺城宫中。
历史上的一幕,让人会心而笑。怎么读,读出的都是名士风范和建安风骨。
后来,刘桢因染瘟疫而逝,曹丕无限痛惜,亲手为他整理文集。回忆曾经无数次的诗赋唱和,欢聚宴饮,作为魏帝的曹丕,不胜痛悼。
如今,宁阳县城有一条宽阔的主街道叫“七贤路”,其取名正缘自“建安七子”的贤名。遥想近两千年前的汉末,这条路经过兵荒马乱,经过诗词歌赋,经过名士足迹。现在宁阳县第一中学和凌云商厦七贤店都在这条路旁,可谓文化、经济“双壁”街。而且,名士刘桢的汉白玉塑像,正伫立在七贤路口,手指清风流云,笑迎八方来客,静对岁月四季。
宁阳城里,还有多处新建的高档住宅小区,其中两处名为“名士豪庭”、“名士华庭”,其“名士”二字,据说取名的依据也缘于东汉末年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创作骨干的建安文学诸名士。宁阳古城在那段历史时期,与曹氏文学中心可谓紧密相连。
说到名士,宁阳土地上还有悠远的一幕被记载和流传。《列子天瑞》载:
孔子北游泰山,途中经过宁阳东北处的南驿镇。见一老者,衣衫褴褛,于道旁弹琴吟唱。遂上前问:先生何乐?老者说:“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己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荣期三乐”的故事,也是“知足者常乐”的典故。这位老者是春秋时期的荣启期,他是一位高士,虽持道家思想,可孔子当即赞他:善乎,能自宽者!
是的,荣启期阐述的是自足常乐的思想,而知足常乐的处世哲学,简直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智慧之一,是最切实的人生教义之一。对我们百姓生活来说,常有教益。
如今的宁阳,百姓安居乐业,知足常乐,而在创业实干上,又不知足,不止步。县城容貌,日新月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训条,赫然横挂在很多地方,回响在人们心头。
荣子孔子一相遇,便胜却许多古风流韵。二千多年前的这一节古圣先贤的对话,让宁阳东北处的这块肥沃土地似乎增添了许多的文化浸润。使得这块绿意盈盈的土地,笑对泰山,越发风姿卓越。
圣人思想,影响可谓深矣。
同样在荣子与孔子邂逅的这块地方,还有鲁义姑大义退齐兵的传说流传。史载: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在逼近鲁国的宁阳东北方,齐国将士见一妇人携一个大一点的孩子逃亡,而把怀中小一点的孩子丢下。齐兵问哭泣的小一点的孩子,前方何人,小孩儿说是他的母亲。追上妇人,齐兵问所携谁子,妇人说是侄儿。应对不解,妇人说:只救自己的孩子是自私,先救侄儿是公义。齐将大受感动,止兵不前,认为鲁国的乡野妇人,尚且知道仁义,这样的国家能攻打吗?遂返回禀告齐国国君。鲁国国君得知此事,赏赐给妇人很多布帛,并赐号“义姑姊”,后人称鲁义姑。
宁阳,这块靠近儒家思想中心的古老土地,自古以来,就秉承仁义忠孝廉的思想传统,深受儒家经典作品影响,民风纯正,光风霁月。此地自古以来就不乏名人,再举一例:疏广、疏受叔侄二人,他们均为西汉时期的太子太傅,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宁邑二疏”,二人被后世引为“功遂身退”的典故。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路过宁阳时,曾赋诗《咏二疏》:“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游目汉庭中,二疏复此举。”
宁阳,它是齐鲁大地泰山脚下的一块阳光摇曳之地,也是绿意盈盈,河流婉转之地。
县城西边有一条河,往北流,作为支流一直流进北边一条向西奔腾的大河。大河是中国第一大倒流河大汶河,而穿过宁阳全境的这条支流叫洸河。洸河美,细细弯弯,水光潋滟。近几年,经历了多次生态修复后,它秀美无比,生机无限。洸河公园的建成,为宁阳人提供了一处绝佳的心灵休憩之地。若想体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境,请到此地来。若想追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神韵,请到此地来。无论是晨曦初照,还是夕阳晚照,洸河都以她最优容平和的姿态,向你敞开美丽的情怀。
宁阳县城,西有洸河公园,以自然神韵感召颐养着人们。而东边有一处人文公园——复圣公园,如今早已成了一处文化胜地和先进思想教育基地。复圣是指孔子的弟子颜回,他位居七十二贤人之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最钟爱的弟子颜回就是这样有志于学、安贫乐道的贤能之士。当年,颜回英年早逝,孔子恍惚逛于街头,悲伤至极,连呼:“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素以德行著称,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儒家学问道德最好的接班人,孔子的悲恸我们可以想象感知。
复圣公园,这是一所独特的公园。因为颜回,因为后代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它成为家风教育基地。不只本地的群众干部经常组织家风学习,近年来吸引省内外的不少党员干部学习群体前来瞻仰。有报道说:经过几年的打造,复圣公园已完成了从公园到复圣文化旅游区的华丽转身,这里不仅成为宁阳人民的城市会客厅,也成为各地游客喜爱的精品景区。字字读来皆欣喜,没有干事创业的实干精神,如何能做到?想想就觉得振奋。
复圣公园“厚德,仁人,好学,修身,齐家,治政”的文化氛围,对宁阳群众干部的品格滋养,无疑是深浸的。复圣文化旅游区家风教育影响正在进一步扩大,不光是对党员干部的定向教育,也正在向全民家风教育拓展。有数据显示,这里已承办迎接省内外党员干部家风学习团体上百次,而在这里,本地中小学生的研学活动早已常态化。
如今,宁阳本地除了复圣公园与颜回有关,还有位于宁阳县西北鹤山乡的建于元代的颜庙以及松柏森严的颜林。颜庙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建筑,这里供奉着颜回,也传承着好学乐学品行端正的宁阳精神。
县城北部十公里处,大汶河畔,还有一处有名的古建筑——禹王庙。据有关数据知,宁阳禹王庙,是全国保存完好、建筑完整的为数不多的禹王庙之一。这里庭院深阔,古松森森,特别有文物价值、审美价值的龟驼碑,更是给这所古代建筑增添了厚重的内涵。禹王庙背后不远处,汶河汤汤,大水西流,直入名著《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和号称八百里东平湖里。
我想,当年曹操占据北方后,敢于南下渡过长江而战,攻打东吴孙权,一统天下。这信心也许来自于曾在汶河两岸征战,而不惧水路。
宁阳这块土地,在历史的变迁中,见证了历史,滋养过名士,也渗透了浓郁的圣贤文化。
在无涯的宇宙时空,此地不止承接千载,也涵纳洪荒。这么多年,让我觉得这块土地神奇,还因为一个地方。县城北边十五公里处,宁阳堽城镇有两个村庄,一为“北落星村”,一为“南落星村”。两村之间,凭空多出几十块重达数百吨的巨石,石质独特,石色独特,累累巨石,不知从何而来,当地百姓称其为“星星山”。近年有专家多次勘测,证实这些石头绝非地球自生,它们来自天上,都是陨石。其实,老祖宗起的村名“落星村”早就昭示给我们事实了。落星,落星,不就是天上落的星星吗?如今,这里早已建成陨石保护区。若能在此处捡得一块陨石,也算如获至宝了。
据查,《左传》记述:“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史记》亦载:“鲁庄公七年”,鲁国西北“陨星如雨,与雨偕”。当时鲁国西北,即今宁阳堽城境内。落星的记载于此可知源头,这块土地由此倍增神奇。
北依泰山,南望兖州故地,东临孔子圣地,西接八百里东平湖。宁阳美,美在得天独厚,美在民风淳正,美在文化浸润,美在新时代的不断进取和开拓创新。宁阳本色,本色正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在于民风如松柏般的端正,在于一方人的奋发进取。今天,生活奋斗在宁阳大地上的人们,正在用心倾听,听那千年的风雨,听这时代的心跳。
两千年风雨,名士高吟;八千里路云,壮士勇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我们且行且歌。
(完,全文4666字)
作者小易,高中语文教师,宁阳县政协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曾任《当代小说》下半月刊编辑。有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诸多作品发表在各类报刊,出版个人作品集《风在水上写诗》一部。
![[散文]哦,宁阳 [散文]哦,宁阳](//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散文]哦,宁阳 [散文]哦,宁阳](//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