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研讨会之后的一点感想

(2011-11-25 00:31:05)
标签:

杂谈

连续两天密集型鲁迅研讨会。是澳门第一次召开鲁迅研讨会。在大陆的鲁迅从课本上冷下来之际,这个学术会议开阔的开放的自由的和全面的讨论令我欣赏。

学者们来自世界各地。从各个角度探讨鲁迅。比如说中苏关系中的鲁迅、韩国对鲁迅资源的借用、鲁迅在香港演讲时被修改演讲内容、鲁迅作品改编的话剧正在澳大利亚热烈演出、鲁迅在一些文学史中并不受人欢迎、把鲁迅定位为文学家比定位为思想家更有意义、鲁迅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择食反思和利用的文学家,等等,饶有吸引力的论题都有丰富多彩的资料吸引人。

马来西亚女作家朵拉专题讲鲁迅的遗物——在鲁迅去世之后,鲁迅的元配朱安曾不足生计,试图拍卖鲁迅的藏书,鲁迅的拥护者们都不同意。在一些学者去保护鲁迅的遗物时,朱安说,你们要保护鲁迅的遗物,我也是鲁迅的遗物!她希望自己获得保护。她是对的,还有什么比她更有研究鲁迅的价值呢!鲁迅这个人的矛盾复杂和奇异生活方式,几乎不可能绕开朱安进行解释。

我却发现从男权伦理的角度反而可以发现朱安的生活状态。她生活在男权伦理安排她的元配夫人位置上,有名,与鲁迅的母亲相依为命,有感情,她的生活并非想象的那样悲惨。固然,没有爱情是悲惨的,但是,女人并非依靠爱情一种滋养。很多时候,爱情给女人是复杂的后果,甚至于许广平,难道她不可能有另一种生活么,如果没有鲁迅的爱情,许广平的另一个自己,景宋,也许有另一种写作事业的人生。而朱安,假如鲁迅爱她,她可能有更加美好的人生。然而虽然鲁迅不爱她,她也不见得比其他多妻家庭的元配更加不幸——因为她并没有受到鲁迅母亲伤害,也没有许广平的妒嫉,她只需要承受鲁迅的冷落,这相对是简单的困难。有传统观念的女人,并不会把男人的冷落当成最大的困难,只要男人不让她回娘家,就不是对她不负责任,就是对她名分的承认。有这个名,就是拥有名的权,她是家里的女主人,许广平不可能和她同时生活在一起,她是鲁迅母亲的温暖如衣的大媳妇。鲁迅是怕母亲和爱母亲的。这两个女人实际上拥有了相对属于她们自己的权力空间,在此空间她们互相温暖生活,并不真正枯寂如死,相反,也许有许多日常生活的交流和品味。

这最后一点,并非出自我的猜测。在澳门的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的元配卢慕贞女士的生活,是一个佐证。她同样没有得到孙中山的爱情,然而她没有爱情还生育和扶养了三个儿女,内心承担的应该是比朱安更加复杂吧。她和孙中山的妾一起共同生活,两个女人相处如姐妹,她们之间的共同语言一定不止是孙中山,一定有很多女人的生活,或者说,也许正是许多女人的事情让她们共同生活建立了感情。我看到卢氏美丽如艺术品的刺绣,仿佛看到她当年专注于女工的日常生活,太阳升起月亮落下,她的生活日复一日,平静自然。她的生命并不一定需要另一个男人来打扰。女人们的生命有自己的自足的特色。

当然,鲁迅的伟大也是这次研讨会让我新发现的。之前老实说,我不太喜欢鲁迅计较的性格,只喜欢他的文章。但我忽然意识到,鲁迅开辟了对中国整体生活方式也就是中国文化的全面批判——他的杂文可说是文化批评和生活批判——如今还没有人能够如他一样,充满批判精神的生活。在中国这个充满官僚文化的国度,鲁迅式的批判非常重要。官僚文化充满中国人的生活,官僚文化在官员身上体现为贪婪,贪财和贪色,由此利用权力侵占财富占有美色。官僚文化在普通人身上体现为对官场生活的艳羡和妒恨复杂心态,导致人人想当官改变自己没有权力的弱势状态。官僚文化充斥的中国,现代文明生活很难通行,现代文明政治理想迟迟难以深入人心。要改变中国现状,我们仍然需要鲁迅,需要鲁迅式的人物进行真正的文化建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明媚的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