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我的好朋友沈睿的文章和书
(2009-08-21 13:03:32)
标签:
杂谈 |
沈睿:我的散文集《假装浪漫》出来了。第一想的是不知这本书能不能卖钱。现在书出得很多,好书也很多,我的书虽然是敝帚自珍,自己琢磨也不是一年里书中最好的书,当然肯定不是最坏的书,所以能不能卖钱我一点把握都没有。希望能卖钱是因为觉得出我的书不卖钱,于谁都亏,希望谁都不亏本才好,所以希望有人喜欢看。可是我又不能揪着读者的耳朵去买我的书。所以也担心没有人买。我在家里说,写我们的故事的书出来了,不过是假装的。他抬头看看我说,嗯?我再说,不知道我们假装浪漫的故事值不值钱?他听了,摇头,不值钱。我很泄气。在这个小资情调也就是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通过种种媒体得到十分强调的社会里,我写的假装浪漫的故事大概很合潮流,但是,我却深深怀疑浪漫,我的题目已经把浪漫的实质写清楚了。本书的第一部分男女缠绵,卿卿我我,假装浪漫,我把这个故事放在前面,纯粹出于商业目的,希望这样的故事让人们掏钱来买这本书。
第二我觉得任何希望社会公正生活安好的人都会买我的书,因为我讲的事情都是这些事情。“女人、女人”这部分讲的是女人的事情——女人的身体头发乳房月经之类的,女人的感情诸如爱情调情和性,特别是像我这样人到中年的女人。我一直觉得女性人到中年,才真正明白生活。二十岁之前我们生活在父母社会要我们怎样成为女人的规则里。二十岁到四十岁我们忙于做妻子、母亲,忙于工作,忙于家务。忙于实践我们曾经学来的诸种规则,比如做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之类的。四十岁,也就是孔子说的“不惑”的年龄,人到中年,也许很多女人都会问自己:我的生活是我要的生活吗?我怎么成为一个这样牺牲自我的好女人的?谁说好女人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仔细一想,这些“好女人”的标准很多都是男人设定的,难道我们一定得遵守?人们常说二十多岁是造反反叛的年龄,而对女人来说,特别是大多数好女人来说,四十岁之后才是这个年龄。四十岁后才有足够的经验和力量对继承和既存的规则说不。孔子的男人不惑的年龄是女人反叛的年龄。四十多年的实际人生教会女人成熟,教会女人重新看自己的生活道路。本书的这部分就是我看自己的生活道路的一些思考,希望有独到的见解,希望与读者分享我的想法, 希望跟读者分享我的生活态度。任何作品都是作者跟读者分享她(他)的生活态度。希望我的态度能鼓舞其他的女性,并让她们的生活更美好。希望我的文字男性也读,或许他们通过我的文字能了解一个女性对生活的真正的想法。一个公正的社会不是以一种性别压迫或剥夺另一个性别的社会,一个生活安好的社会是两性共同创造的。这种创造需要两性之间的理解和了解。我的文字希望为这种相互的理解而洒一些光芒。
第三部分“美国生活”则是我在美国生活中遇到、看到的女人与男人以及我自己家里的儿女故事。生活其实是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写着自己的故事。我喜欢听故事也讲故事。这些故事当然有论点在里面。多年来我习惯了上课给学生故事读,然后问他们这个故事的论点是什么,这也影响了我的写作。每个故事都表达了我当时对某件事的想法,这些想法记录了2006到2007年我的观察和生活。最后的一篇题目是“2007年的第一场雪”,算作对这些文字的一个年代标记。
生活是非常具体和有时效的。此一时,彼一时。我的想法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因为生活和时代的场景在不停地变化。我的文字很感性,因此这是一本读起来很感性的书,感性之下有我的思考和想法。在我看来文字和艺术本身就是感性的。一幅画用色彩作用于我们,不是理性而是感情,一部电影打动我们的首先是感情,是我们被感动了,不是里面的抽象命题。最有力的文字都是感性的,直接的,因为文字是艺术。一本文字枯燥假装理性的书,肯定不如我的这本文字感性假装浪漫的书好看。我最希望的是这本书好看,不让出版者亏本,也不让读者失望,特别是女性读者。我生活中遇到的聪慧美丽的女人无数。我爱每一个这样的女人,这本书就是写给她们和爱她们的人的。
2009年8月
在阿纳泊利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