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缺陷和危机是生命的常态

(2008-11-29 00:14:33)
标签:

杂谈

    最近常常有失语的感觉。直到感恩节来了,收到哲学家张志扬的一篇文章,论述人的很多努力都是建立于缺陷之上,而那些想改变缺陷的人,是一个永远的不能完成式——因为他没有办法用有限的、缺陷的生命来证明完满之存在。

  这么说来,觉得人类地球上时时存在危机才是常态。而很古老的时候,杞人忧天也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和今天科学家们想号召大家保卫地球一样,是智慧生物的努力方式。

  经济危机来了,大地震之后的精神危机也来了,但还有天空,可以忧虑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然而,每一个人的顽强存在和发展,如同一株树木,是要向着可能的天空不断努力,才能证明这物种的生命力的。

  有许多人面临了目前全球性的困境,遭遇了经济或者精神的打击,有一些打击还会不断到来——但是,如果把生存的危机看成是常态,就会从容不迫,就可以调整生活的方式和心理的期待,其实,生命真的是非常顽强的,如果学会了转弯、回避,就学会了成长,很多横在道路上的石头和山峰,当我们绕道走远了,再回来看一看,原来是一个风景区。

  放慢了我们的脚步,地球上的人可能反思一下,我们每一天都可以杞人忧天吗?

  下面是李银河教授的杂谈,分享她的生命之思,需要一点点放慢脚步的心情。只有在绕道而行的时候,我才感觉说话的自由——可以指点走过的江山。也只有在阅读朋友们的思想之际,我才感觉意义之思便是行动所在:生命的行动力是思之力与动之向为我们带来的自我成长。

 

超越叔本华钟摆 (2008-11-24 15:57:53) 李银河

杂谈 

 

       叔本华的钟摆理论乍一听觉得刺耳,往深里一想令人十分绝望。他断言:人在各种欲望(生存、名利)不得满足时处于痛苦的一端;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一端。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在这两端之间摆动。

       难道我们就不能超越叔本华钟摆吗?他只给少数人指了一条路:

       ——如果我们能够完全摆脱它们,而立于漠不关心的旁观地位,这就是通常所称“人生最美好的部分”,“最纯粹的欢悦”,如纯粹认识、美的享受、对于艺术真正的喜悦等皆属之。

       ——某些人带着几分忧郁气质,经常怀着一个大的痛苦,但对其他小苦恼、小欣喜则可生出蔑视之心。这种人比之那些不断追求幻影的普通人,要高尚得多了。

       能够超越叔本华钟摆的只是极少数有天赋、有艺术气质的幸运儿。他们超越了世俗生活中的小苦恼(比如没钱啊、没评上职称啊、没升官啊等等)小欣喜(比如有了钱啊、评上职称啊、升了官啊等等),从纯粹认知(科学的事业)当中得到快乐,从美的享受(艺术的创造与欣赏)当中得到快乐。

       有时,我能从写作一篇小文章中获得纯粹认知的快乐,从读一本小说中获得真正的喜悦。我希望能够因此摆脱叔本华钟摆,在有生之年活得快乐、充实。

       要想摆脱叔本华钟摆,除了纯粹认知和美的享受,还要“经常怀着一个大的痛苦”,那就是直面生命的残酷——它是那么无可救药的短暂,就像朝生夕死的蜉蝣,短短的几十年过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