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微信神|威尼斯双年展|136 王轶琼

(2015-04-23 00:11:43)
标签:

杂谈

http://ww4/large/4898e11djw1eresneereej20ku0foq47.jpg王轶琼" TITLE="微微信神|威尼斯双年展|136 王轶琼" />

微微信神|威尼斯双年展|136

王轶琼

 

城市是酝酿和发酵人口的暖水瓶,保温瓶,刚开始是烫的,慢慢就温了,旅行就是一次和城市的速热、速冷,流动人口越多的景点,磁场衰减越快,所以老的景点都留不住人,真气都被人带走了。

 

老城的人也因此老的快,主要是头发白的快。

 

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很幸福,一个抽象风格的人体为什么那么具象,这是一个专业问题。打个比方,如果把大卫的形象收缩到真人大小,一个真人绝对无法和他复原,没有一个地方能吻合。或者这么说吧,把一个再优美的真人身体翻模、放大到和“大卫”一样的六米高,不会有那么大的空间张力和震撼,甚至你都会觉得他并不象“人”,没有魂,没有精神。那么这两个东西的区别在哪?

 

米开朗基罗的人体外型的线条是抽象的,而不是具象的,是被逻辑思考和神力结合后的空间分割线,这条线的每一次转动都是透视缩减和感觉的对应。流畅、向外扩张。这个线不是依靠人体写生获得的,写生只是这种张力开始的第一步。

中国的美术学院把素描定义为写生,尽量还原人体本身,误导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对结构本身的理解,以及由此而凝练出的“造型能力”,和离开人体以后的空间想象力。所以那种写生造型的“型”是无力的、没有结构、没有神彩,或者什么都没有,就是一堆乱线。

 

所以,很多美术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根本就不会“画画”,真是浪费生命。

 

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