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一吐为快 |
前几天,从《报刊文摘》上看到一篇在美国高速路上换备胎的记实文章,尔后我发表了一些感想。主要是说,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很快,但有一点,我们一定要记住:即使有一天我们的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赶上或超过了美国,有些东西我们永远赶不上,也永远实现不了。这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观念和非物质性的文化,或者说是一种内在的素质问题。比如,人们那种人人平等的观念,人权的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当官卸任后保持一种平民思想的姿态而让人不可思议回归故里的做法,这些,中国能实现吗?100年,300年,500年……是永远实现不了的。
观点发表后,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其中个别网友理解错了我的本意。我想,人的观念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差别,更何况我大胆地对人家老“美”加以赞扬,岂不有损咱国人的面子?但是,不管怎么争辩,我们赶不上的就赶不上,永远实现不了的就实现不了,这是无法改变的实事!
昨天又从网上看到几件国外发生的事情,令国人“惊诧不一”,从而更加坚定了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中国官员赴美挂职,为美国“上级根本不管下级”而惊诧;美国科罗拉多州联邦高地市市长,现年55岁的戴尔·斯帕克斯因为没钱交医疗保险去脱衣舞俱乐部看大门,也让中国人惊诧;韩国总统卢武铉因为没有“首都”户口,他日卸任后不得不回老家当农民,更让中国人惊诧;就连越南总理潘文凯的离职讲话,也让中国媒体着实“惊诧”了一番……。
其实,早在2004年,山东一位市长去美国某市挂职任助理后,感受到的“副总统来了,市长不接待”和“公款吃饭不能超过9美元”已经让国人大开了眼界。四川省农业厅一农艺师在美国顶岗实习期中发现,农业厅厅长和市场处处长一同出差考察,各订各的宾馆,各打理各的事情。“处长根本不管厅长”。
在美国,类似这样的事司空见惯:下级官员根本不会恭迎上级官员到来,也不会给上级官员安排食宿、陪同检查工作,更不会一同观赏风景,一起参加娱乐活动。不要说来了副总统,就是总统来了,市长也一样不出面。在中国能做到吗?答案是:NO。
应该说,这些在当事人和老外们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对咱们中国人就大惊小怪。我们曾经反复强调要“与世界接轨”,那么我们是否可预期,今天令我们惊诧的事,会发生在明日的中国?我非常希望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能“与世界接轨”,但我底气不足,所以我还是斗胆地预测,不可能,也不会!虽然我极不情愿这样,但我还是有这个胆量说这样的话:在这方面,中国是永远实现不了的!之所以敢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不同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决定了。比如:国人的小农意识、以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思想,以及落后的早该摒弃而紧抱不放的封建思想,等等,成了我们国家发展(不是指经济方面,而是除经济以外的任何方面)道路上的绊脚石。
请看中国的“官本位”文化:所谓“官本位”,是指社会价值观以“官”来定位,官大的社会价值高,官小的身价自然小,与官不相干的职业则比照“官”来定位各自的价值。如工程师相当于正科级,教授则相当于正县级,还有什么正县级高级技工,正处级寺庙住持,等等。即使在一些公司里,原来只有经理,后来因为有了部门经理,也就有了总经理,再后来就有了主管和主办之类的称呼,不管怎么着,反正有了一个头衔。
1、称呼:你在大街上撞见一位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如某乡党委书记,你如不喊他为“某书记”而直呼其名,就是极大的不礼貌。
2、“长文化”的病态蔓延:中国的“长”五花八门,大到首长、部长,小到村长、组长,数得上名号的上百个。
3、无处不在的级别:“官本位”和“级别”是紧密相连的,“级别”是体现“官本位”最基本的方式。甚至在一般性的酒桌上,也要按“级别”排坐次。
4、接待的等级礼数:上级去某地检查或随访,无论对方的招待如何慷慨,若对方一把手不出面陪同就被看成是最大的不礼貌。什么级别要有什么级别的官员陪同,这是不成文的规定,有些地方也有文件规定。
5、“知名度”背后的官影:一个人即使没有任何贡献,但只要作了“官”就有了知名度,官做得越大,知名度越高。
6、体现官位的墓志铭:人们认为,做官是人生最大的荣耀和成就,至于对人类文明进步真正有价值的贡献则只字不提。
7、老百姓的矛盾价值观:中国的老百姓最怕的是“官”,甚至最恨的也是“官”,可他们心底最佩服的也是“官”。谁当“官”,他就看得起谁,甚至连他家的狗、猫,也觉得高贵。中国有句俗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个道理。
8、政务官的攀高身价:“官”成了装璜门面的“花瓶”和体现最高礼仪的“神祗”,许多场合都少不了请个“官”来捧场。
9、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变化:今天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大多是政府机构,那里除了提供稳定的收入、较好的福利和担当最小的风险外,还有机会当“官”。
10、“挤进去分一杯羹”的大众心理:平民百姓一方面骂官,一方面又热切希望自己挤进官场分一杯羹。
而在外国,官的等级观念虽然也有,却不象我们这样的“严格”。在国内,官大一级压死人。下级对上级必得恭恭敬敬,下级越谦卑,上司心里越舒服。下级见了上级得先打招呼,而上级对下级连正眼看一下都懒得看。一个人只要当了官,成了上级,从他嘴里发出的哼哼啊啊的臆语,都高深莫测,甚至放个其臭无比的狗屁,下属也会竖起大拇指说:“领导放的屁真香”。
正因为上述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不同,也造就了中美市长在很多方面的不同:
1、选举方式:美国个人打拼成分多,就连竞选经费都得自己想办法。中国则组织意图强,选举对象往往高枕无忧。
2、教育背景:美国市长一旦出了学历丑闻,仕途即宣告失败。中国市长一般“好学”和“吃苦”精神特别强,几乎一般都参加在职教育,硕士、博士往往是为官期间获得。
3、美国市长任期满后,若非连任,该干啥干啥,与普通平民无异。中国市长只要不犯错误,纵使任期满了,组织也会另择虚位以待,反正会享受同等级别的待遇。
4、美国市长有财产申报制度管着,那怕点滴收入,都得如实报告,稍有不慎,即刻完蛋。中国市长也要求年度述职述廉,但常常流于形式,因为听取述廉的对象大多是下级或同级,就是上级也是形式而已,相互之间“谁不知道谁”。
5、美国市长受到了新闻舆论的无孔不入的监督。中国市长很难被曝光,因为地方媒体就是他管。
6、美国市长还要受到廉政约束之“死叮”(Sting)考验,这将由联邦调查局(FBI)来完成,“死叮”就是联邦调查局故意派人去腐败你,看你上不上钩,一旦上当,立马被抓。中国有卧底公安,目前尚未听说有卧底检察官。
7、美国市长若来中国参加所谓的贸易洽谈会,会为纳税人会不会埋单而绞尽脑汁。中国市长可以声称,尽管来吧,所有费用我报销。因为他说了算,你纳税人算老几!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也看到了两个国家的市长个人生活的不同:
美国市长为了养家糊口,竟然“下践”到要给脱衣舞俱乐部当兼职门房。中国市长“动动干部”就能敛财千百万,剪彩庆典一场红包起码抵得了半年的工资收入,老婆儿女即使不上班也能衣食无忧。
美国市长用名牌商品将会遭到质疑。中国市长常常开名车、吃佳肴、住豪宅,还有余钱养二奶。
美国市长为了补贴家用,开餐馆不会因为你是市长,生意就会红火,经营无方,照样生意萧条。中国市长入个干股就能赚钱多多,根本没必要自己动手办实体。
美国市长要自己缴纳医疗保险费。中国市长遇有此类事情会安排秘书、司机或其他人员负责办理,哪有自己跑腿之说。还有国内的市长、县长们,每次所谓的下基层都会被当作“视察”或“检查”,所到之处,陪同的干部一级挨一级,老百姓极少有机会和这些“大官”们“零距离”接触。
平时我们说,宾馆是否达到星级标准,除了有标准的硬件设施外,更要有过硬的软件,那就是优良的服务环境。如果把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比作硬件,那么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对事的态度,以及传统习惯就好比宾馆里的软件(服务)。经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强大后盾,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和民族;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对事的态度、传统文化和习惯仍然落后和愚昧,那么,这个国家也不是现代化的、和谐的,仍然是落后的国家。
由此,我想到了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家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公民本身。
我还要说:有些东西不仅仅是永远赶不上的问题,而是我们永远实现不了。
写于2006年8月4日
相关文章:
母老虎拒绝你的理由:
http://blog.sina.com.cn/u/4898d0510100066j
中国没有那么多“汉奸”
http://blog.sina.com.cn/u/4898d05101000666
国外谋职,不是卖国!
http://blog.sina.com.cn/u/4898d051010005z4
为什么要买日本车:
http://blog.sina.com.cn/u/4898d051010005kn
在美国的一次违章经历:
http://blog.sina.com.cn/u/4898d051010005il
钱是自己的,资源是全人类的:
http://blog.sina.com.cn/u/4898d051010004vx
观点发表后,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其中个别网友理解错了我的本意。我想,人的观念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差别,更何况我大胆地对人家老“美”加以赞扬,岂不有损咱国人的面子?但是,不管怎么争辩,我们赶不上的就赶不上,永远实现不了的就实现不了,这是无法改变的实事!
昨天又从网上看到几件国外发生的事情,令国人“惊诧不一”,从而更加坚定了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中国官员赴美挂职,为美国“上级根本不管下级”而惊诧;美国科罗拉多州联邦高地市市长,现年55岁的戴尔·斯帕克斯因为没钱交医疗保险去脱衣舞俱乐部看大门,也让中国人惊诧;韩国总统卢武铉因为没有“首都”户口,他日卸任后不得不回老家当农民,更让中国人惊诧;就连越南总理潘文凯的离职讲话,也让中国媒体着实“惊诧”了一番……。
其实,早在2004年,山东一位市长去美国某市挂职任助理后,感受到的“副总统来了,市长不接待”和“公款吃饭不能超过9美元”已经让国人大开了眼界。四川省农业厅一农艺师在美国顶岗实习期中发现,农业厅厅长和市场处处长一同出差考察,各订各的宾馆,各打理各的事情。“处长根本不管厅长”。
在美国,类似这样的事司空见惯:下级官员根本不会恭迎上级官员到来,也不会给上级官员安排食宿、陪同检查工作,更不会一同观赏风景,一起参加娱乐活动。不要说来了副总统,就是总统来了,市长也一样不出面。在中国能做到吗?答案是:NO。
应该说,这些在当事人和老外们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可对咱们中国人就大惊小怪。我们曾经反复强调要“与世界接轨”,那么我们是否可预期,今天令我们惊诧的事,会发生在明日的中国?我非常希望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能“与世界接轨”,但我底气不足,所以我还是斗胆地预测,不可能,也不会!虽然我极不情愿这样,但我还是有这个胆量说这样的话:在这方面,中国是永远实现不了的!之所以敢说这样的话,是因为不同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决定了。比如:国人的小农意识、以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思想,以及落后的早该摒弃而紧抱不放的封建思想,等等,成了我们国家发展(不是指经济方面,而是除经济以外的任何方面)道路上的绊脚石。
请看中国的“官本位”文化:所谓“官本位”,是指社会价值观以“官”来定位,官大的社会价值高,官小的身价自然小,与官不相干的职业则比照“官”来定位各自的价值。如工程师相当于正科级,教授则相当于正县级,还有什么正县级高级技工,正处级寺庙住持,等等。即使在一些公司里,原来只有经理,后来因为有了部门经理,也就有了总经理,再后来就有了主管和主办之类的称呼,不管怎么着,反正有了一个头衔。
1、称呼:你在大街上撞见一位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如某乡党委书记,你如不喊他为“某书记”而直呼其名,就是极大的不礼貌。
2、“长文化”的病态蔓延:中国的“长”五花八门,大到首长、部长,小到村长、组长,数得上名号的上百个。
3、无处不在的级别:“官本位”和“级别”是紧密相连的,“级别”是体现“官本位”最基本的方式。甚至在一般性的酒桌上,也要按“级别”排坐次。
4、接待的等级礼数:上级去某地检查或随访,无论对方的招待如何慷慨,若对方一把手不出面陪同就被看成是最大的不礼貌。什么级别要有什么级别的官员陪同,这是不成文的规定,有些地方也有文件规定。
5、“知名度”背后的官影:一个人即使没有任何贡献,但只要作了“官”就有了知名度,官做得越大,知名度越高。
6、体现官位的墓志铭:人们认为,做官是人生最大的荣耀和成就,至于对人类文明进步真正有价值的贡献则只字不提。
7、老百姓的矛盾价值观:中国的老百姓最怕的是“官”,甚至最恨的也是“官”,可他们心底最佩服的也是“官”。谁当“官”,他就看得起谁,甚至连他家的狗、猫,也觉得高贵。中国有句俗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这个道理。
8、政务官的攀高身价:“官”成了装璜门面的“花瓶”和体现最高礼仪的“神祗”,许多场合都少不了请个“官”来捧场。
9、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变化:今天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大多是政府机构,那里除了提供稳定的收入、较好的福利和担当最小的风险外,还有机会当“官”。
10、“挤进去分一杯羹”的大众心理:平民百姓一方面骂官,一方面又热切希望自己挤进官场分一杯羹。
而在外国,官的等级观念虽然也有,却不象我们这样的“严格”。在国内,官大一级压死人。下级对上级必得恭恭敬敬,下级越谦卑,上司心里越舒服。下级见了上级得先打招呼,而上级对下级连正眼看一下都懒得看。一个人只要当了官,成了上级,从他嘴里发出的哼哼啊啊的臆语,都高深莫测,甚至放个其臭无比的狗屁,下属也会竖起大拇指说:“领导放的屁真香”。
正因为上述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不同,也造就了中美市长在很多方面的不同:
1、选举方式:美国个人打拼成分多,就连竞选经费都得自己想办法。中国则组织意图强,选举对象往往高枕无忧。
2、教育背景:美国市长一旦出了学历丑闻,仕途即宣告失败。中国市长一般“好学”和“吃苦”精神特别强,几乎一般都参加在职教育,硕士、博士往往是为官期间获得。
3、美国市长任期满后,若非连任,该干啥干啥,与普通平民无异。中国市长只要不犯错误,纵使任期满了,组织也会另择虚位以待,反正会享受同等级别的待遇。
4、美国市长有财产申报制度管着,那怕点滴收入,都得如实报告,稍有不慎,即刻完蛋。中国市长也要求年度述职述廉,但常常流于形式,因为听取述廉的对象大多是下级或同级,就是上级也是形式而已,相互之间“谁不知道谁”。
5、美国市长受到了新闻舆论的无孔不入的监督。中国市长很难被曝光,因为地方媒体就是他管。
6、美国市长还要受到廉政约束之“死叮”(Sting)考验,这将由联邦调查局(FBI)来完成,“死叮”就是联邦调查局故意派人去腐败你,看你上不上钩,一旦上当,立马被抓。中国有卧底公安,目前尚未听说有卧底检察官。
7、美国市长若来中国参加所谓的贸易洽谈会,会为纳税人会不会埋单而绞尽脑汁。中国市长可以声称,尽管来吧,所有费用我报销。因为他说了算,你纳税人算老几!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也看到了两个国家的市长个人生活的不同:
美国市长为了养家糊口,竟然“下践”到要给脱衣舞俱乐部当兼职门房。中国市长“动动干部”就能敛财千百万,剪彩庆典一场红包起码抵得了半年的工资收入,老婆儿女即使不上班也能衣食无忧。
美国市长用名牌商品将会遭到质疑。中国市长常常开名车、吃佳肴、住豪宅,还有余钱养二奶。
美国市长为了补贴家用,开餐馆不会因为你是市长,生意就会红火,经营无方,照样生意萧条。中国市长入个干股就能赚钱多多,根本没必要自己动手办实体。
美国市长要自己缴纳医疗保险费。中国市长遇有此类事情会安排秘书、司机或其他人员负责办理,哪有自己跑腿之说。还有国内的市长、县长们,每次所谓的下基层都会被当作“视察”或“检查”,所到之处,陪同的干部一级挨一级,老百姓极少有机会和这些“大官”们“零距离”接触。
平时我们说,宾馆是否达到星级标准,除了有标准的硬件设施外,更要有过硬的软件,那就是优良的服务环境。如果把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比作硬件,那么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对事的态度,以及传统习惯就好比宾馆里的软件(服务)。经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强大后盾,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和民族;而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对事的态度、传统文化和习惯仍然落后和愚昧,那么,这个国家也不是现代化的、和谐的,仍然是落后的国家。
由此,我想到了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的一句话: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家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公民本身。
我还要说:有些东西不仅仅是永远赶不上的问题,而是我们永远实现不了。
写于2006年8月4日
相关文章:
母老虎拒绝你的理由:
http://blog.sina.com.cn/u/4898d0510100066j
中国没有那么多“汉奸”
http://blog.sina.com.cn/u/4898d05101000666
国外谋职,不是卖国!
http://blog.sina.com.cn/u/4898d051010005z4
为什么要买日本车:
http://blog.sina.com.cn/u/4898d051010005kn
在美国的一次违章经历:
http://blog.sina.com.cn/u/4898d051010005il
钱是自己的,资源是全人类的:
http://blog.sina.com.cn/u/4898d051010004vx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