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地产神仙派房产房地产经理人姜炜狼的迷茫联盟全经联 |
分类: 房地产的话题 |
答应一位网友写博文回答他的问题,不能食言:
老杨:
2009-05-19 16:22:42 [删除]
我是一个在通信领域工作十年的人,应该说我身边工作10-15年的人,都有1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基本都是2000-2005年买的,现在我们都希望能改善住房,但是超高的房价让几乎所有我身边的人都望而却步!这就是你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希望资产保值升值的大多数?
如果对我的身份表示质疑,可以看我的博客。
博主回复: 2009-05-19 16:33:10 [删除]
明天写博客回复您吧
老杨,您所在领域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行业,总体收入水平不低。
工作10-15年,也就是年龄30-40之间的一批人,拥有自己的住房是比较正常的状态。我比较反对当前购房年龄不断年轻化的趋势。
2000-2005年能够买房,基本上应该是商品房,可能有一部分经济适用房。当时而言,收入应该不算低了。如果现在有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相信是这几年收入水平增长和家庭成员数量变化之故。而这几年房价的确形成了一个飞跃,虽然大家自住房也跟着一起涨起来了,但对于改善型住房需求而言,这几年房价的上涨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不过,首先政策与所谓的“民意”均否定改善型住房需求的合理性,所以您也就不要抱怨了。其次,改善住房条件如果意味着第二套住房,那么基本上和新购房没有什么区别。最后,如果是换房,可以考虑小换大的同时近换远。用区域差价来弥补面积差异。毕竟资源总量的概念是不容否定的,也是否定不了的。指望房价跌到您能毫不犹豫地买一套新房时,相信买房的资格会成为交易的标的物。
说实话,我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是一个概念,比如一般单位中绝大多数人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是消极地看待对立的两方,那边占上风就支持那一边。心里想着自己的利益却不出头,甚至当自己的利益可以得到满足时,才不管别人的死活。在楼市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网络世界上的反应就是民意,甚至某些管理部门也这么认为。但许多互联网的统计资料告诉我们中国网民以及经常在网上留言的网民平均年龄是很年轻的。而许多专家也反复呼吁要谨慎看待网络舆论的代表性。
中国网民绝对数量不少,但在整个国民中的比例还不具备完整的代表性,无论数量还是年龄结构。而中国网民中绝大多数又是不发言的,属于“潜水”状态,发言的比例更少。如果这些发言就能够代表民言,那么我认为样本的选取是有问题的。特别是绝大多数是匿名发言,更加不可信。
还有,我相信绝大多数市场商品住宅的购买者是没有时间天天在网上留言的,甚至写博客的都很少。但他们是真正市场的交易主体,他们的购买行为形成了今天的房价水平,这就是市场。所以,才有了唱跌途中的小阳春。该买的才不会吭声。该出手时就出手。你说他们不决定房价吗?而这些人有多少是有房一族,又有多少是连一套房都没有的人?那些首次置业者如果他们真的相信房价会在未来不远处暴跌,他会现在出手?所以我所谓的“沉默的大多数”是有所指的,是针对某些人认为无房者决定房价涨跌言论而言的。
某些人总是把有房一族与无房一族对立起来,这样很不好。有人为制造矛盾之嫌。应力戒之。希望房价下跌的人比相信它的人多得多。我也希望房价跌,好让我能够改善家庭居住条件。可惜我不太相信房价特别是北京四五环内的房价能够大把大把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