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追求个性与时尚要适可而止
“要让我们的项目成为地标性建筑”—很多业主在策划项目时都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许多建筑大师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国家大剧院、水立方、鸟巢、中央电视台等将建筑的个性推崇到近乎极致的程度。但是,褒贬不一的舆论评价也反映出公众对此现象的不同认识。如何处理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如何让建筑长久地具有生命力,其实一直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当我们行驶在北京街头时,心中经常暗自评价眼前闪过的建筑。达成共识的好建筑有之,但印象更加深刻的绝对是那些公认的建筑败笔。仔细品味此类建筑,多有一个共性,个性过于突出,以至于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鹤立鸡群当然好,但与环境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一部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事实上,现在我们的城市绝不缺乏地标性建筑,反而是太多的所谓“地标”导致城市景观的杂乱无章。
另一方面,建筑亦不应过多地追求时尚。时尚是一种潮流,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具有强烈的时间属性,与建筑的属性有相当的差别。建筑走时尚化道路,可以闪亮一时,但极易因过时而被淘汰。欲使建筑长久地具有生命力,切忌盲目追赶时尚。
笔者并不反对建筑追求个性与时尚,但要适可而止。评价建筑艺术是一件相当主观的事情,往往最终的决定取决于少数拥有决策权的个人好恶。由于缺少公认的建筑审美观,因此出现建筑精品与败笔都是十分正常的事。
近期拙作,敬请批评指正:
|
地产神仙派:专业,睿智,积极,快乐的地产人请进来,开个"神仙会" 房地产开发圈:理性是我们的态度,积极是我们的气质,专业是我们的本色,建设性是我们的贡献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