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欠了北京8000万平方米住宅

(2006-12-08 10:28:36)
分类: 房地产的话题

谁欠了北京8000万平方米

地产神仙派的核心之一“马越”以一篇“马越: 出地不出房 北京住宅供应欠帐8000万平米”讨论北京房地产供需问题,出于对8000万平方米这个概念的兴趣,笔者曾试图算清楚这些账,看看到底谁欠了北京8000万平方米的住宅。可惜由于各种资料之间统计口径等的不同,实在无从下手。但通过分析各方面的数据(附后),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1.      已经取得销售许可证的住宅不应划入没有形成住宅供应量的范畴。

2.      按北京市正常的房地产开发进度,开发商取得项目土地一年内开工属于进度相当不慢。因此相关土地是正常处于开发过程中,没有问题。

3.      规划住宅并非必然全部投向市场出售,其中必定有部分面积并非住宅(配套设施)或开发商自用,甚至转为长期持有收租经营。这个部分在总量中的比例并未显示,但的确存在。

4.      大量未开工项目,特别是未动工项目,恐怕有诸多客观原因,比如面临大量拆迁等原因。由于房价上涨导致的拆迁费持续上涨,也影响了已供土地完成拆迁工作的进度。这部分土地恐为存量土地中最难解决之问题,放则大量居民拆迁可能引发众多问题,不放则问题久置不决,土地政策无法落实,两难之间政府需要些创新思维。

5.      不可否认,由于开发项目允许分期开发,很多土地虽然已经开工建设,但由于开发分期,存在一次供地、分期供应住宅的现象,客观上拉长了土地转化为住宅的过程。

6.      由于宏观调控收紧了银根,又对预售环节进行了调整,必然也会导致开发商由于资金问题减少开发量、放慢建设进度。因此出现在建工程量上升,可售面积、竣工面积的同步下降的情况。

唉,算不情的土地帐,到底谁欠了北京8000万平方米住宅?开发商?银行?拆迁户?

 

相关参考数据:

根据北京市国土局的公告,今年以来完成了两次对已供住宅用地项目清理。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次是今年4月底完成的对2002年-2005年已供住宅用地项目清理。全市2002-2005年已出让住宅用地项目用地面积为约7400公顷,规划住宅总建筑面积为15000万平方米。截止2005年底,未形成实际住宅供应的土地面积约为4000公顷,约占已出让住宅土地面积的53%;规划住宅总建筑面积约8000万平方米(由未办理销售许可证的6720万平方米和已办理销售许可证未售出的1250万平方米组成),约占已出让住宅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的54%。

 

第二次是在国办发37号《通知》下发后,于今年7月初完成的对本市2004年1月1日-今年6月30日期间已供住宅用地项目清理。根据清理,本市自2004年以来住宅项目供应土地712宗,土地面积约4206公顷(不含代征地),其中未动工土地736公顷(约占18%);已完成土地开发646公顷(约占15%);正在开发建设土地2186公顷(约占52%);已竣工土地638公顷(约占15%)。

 

另据统计,2006年北京已经成交的土地共70块,面积为575.1公顷;正在交易的土地有14块,面积为268.6公顷;即将于今年四季度入市的土地有18块,面积为187.3公顷。北京市2006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均为6500公顷,其中住宅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合计为1900公顷,这意味着实际土地供应量仅为计划的54%。

 

北京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估计,“8.31”前后,北京房地产开发商手里掌握的土地应该有2800多公顷,其中住宅用地1800多公顷,但现实情况是,‘8·31’之后遗留下来280多个项目的问题大部分在扯皮中,很难在短期形成供应量。”

 

近期拙作,请指教:

  1. 试析土地交易的潜规则
  2. 看得懂的地价与看不懂的游戏规则
  3. 长了“毛”的容积率
  4. 合作建房能否走上坦途?
  5.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6. 衡量宏观调控,标准唯有房价?
  7. 开发商如何应对不恭言论
  8. 比尔.盖茨要来中国炒楼了
  9. 经济适用房应剔除投资属性
  10. 提高土地利用强度解决高房价问题
  11. “回购事件”谁是失败者
  12. 北京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
  13. 取消预售商品房制度会推高房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