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来了!——《中国数字电视》0902-03合刊号卷首语
标签:
手机报信息化终端电视数字电视杂谈 |
今年“两会”,你是咋看的?
笔者主要看手机!每天数条彩信,将不同版本的“手机报”发到身边,及时、便捷、互动,一览无余!
手机报中的“民意调查”鲜活极了,上午看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有什么看法发回去,下午咱的意见就可能随着最新一期“手机报”发给全国人民。
所以,新华社和中国移动说,“让我们在手机上开两会”;“手机报”的编辑说,“手机连着中南海,短信直通大会堂”;在京卖菜的河南信阳农民陆德明说,“俺订阅了免费的手机报,也想看看两会都说些啥,不知道俺孩儿今年来北京上学中不中”;“小单跑两会”专栏主笔单长虹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说,“2000多位手机报读者通过短信给我留言,让我帮他们上会提问,我要抓住一切机会把他们的问题带给代表委员”……
难怪,采访“两会”的外国资深记者惊叹,“手机报让中国人参与政治的民主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
这种热情,在“两会”开幕之后的短短数天内迅速升温,转化为超过3000万的“手机报”订阅用户,汇聚成强大的主流民意,“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全国的手机用户,目前已超过6.5亿;而电视机的保有量,不过4亿多台;从2008年开始,随着城市市场的高度饱和,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新增用户量,过半以上来自于农村——这样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得益于山寨机开创的低价时代,使终端获取成本极大降低;另一方面受益于电信重组引发的全业务竞争,使资费越来越便宜、手机上网速度越来越快。
“许多农民没有电脑,把手机当电脑用,用手机上网。在这种情况下,更重要的是推动内容建设”——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的如是表述,对数字电视的震撼其实很大!
因为,在近几年的数字电视推进中,一个被经常提及的论据是,“电视机是中国最普及的廉价信息化终端,数字转换将使数字电视成为国家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支柱。”——现在,当“最普及的廉价信息化终端”变成手机,数字电视怎么办?
第一个重担,压在了CMMB的身上。作为广电布局移动信息化领域的重要棋子,CMMB在2008年奥运会上大放异彩,但在2009年的“两会”期间应该感受到直接而致命的威胁!加大覆盖力度、尽早进入全国化的实质运营、通过行业合作全力开辟双向应用,乃必须之举!
第二个重担,压在了有线数字电视的身上,因为唯独有线才具备短期内实现双向化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准备。
记住,“手机报”的精髓是互动、是参与,是无障碍的民意表达,这是网络时代无可辩驳的大势所趋!
《中国数字电视》官方网站:www.verydtv.co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