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诗歌月刊·下半月》编辑部组织的“第一届中国新经典诗歌奖”评选活动日前在北京揭晓,该奖邀请了国内诗界著名诗人、诗评家谢冕、蓝棣之、吴思敬、陈仲义、林莽、芒克、梁小斌、张清华(按出生年月排序)组成专家评审小组,以“公正、独立、创新”的原则,综合考量当代诗歌领域具有持续的创作热情和丰盛的诗歌作品的优秀诗人诗作。
经过评委会成员认真严肃的研读,决定将此奖授予诗人马莉及其系列组诗《金色十四行》。颁奖活动将于2007年12月9日(星期日)下午2点在北京CCTV老故事餐吧举办。届时马莉将到现场领奖。
同时举办的还有“北京之音——马莉诗歌专场朗诵会”。“北京之音”是在京诗人为欢迎外地优秀诗人来京所举办的专场朗诵会,既有专场诗人嘉宾的诗歌朗诵,也有在京诗人自己作品的朗诵。这次举办的“马莉诗歌专场朗诵会”为“北京之音”的首场朗诵会。今后“北京之音”将会不定期地在北京CCTV老故事俱乐部举办。“北京之音”的主办单位为《诗歌月刊·下半月》编辑部及北京CCTV老故事俱乐部。
创办宗旨:
“中国新经典诗歌奖”由《诗歌月刊·下半月》于2007年设立。特邀国内先锋诗界著名诗人、诗评家组成专家评审小组,以“公正、独立、创新”的原则,综合考量当代诗歌领域具有持续的创作热情和丰盛的创作产品的优秀诗人诗作。
本奖每年只授予一人。
[附]评委会成员名单(按出生年月排序)
谢冕(著名诗歌批评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蓝棣之(著名诗歌批评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导)
吴思敬(著名诗歌批评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陈仲义(著名诗歌批评家,厦门城市大学教授)
林莽(朦胧诗代表诗人,《诗刊·下半月》编辑部主任)
芒克(朦胧诗代表诗人)
梁小斌(朦胧诗代表诗人)
张清华(著名诗歌批评家,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颁奖流程:
*老巢介绍奖项宗旨及评委
*梁小斌宣布获奖者及宣读授奖词
*马莉上台领奖 蓝棣之颁奖(奖状、奖杯)
*马莉致获奖感言
*朗诵会 朱子庆主持
与会诗人:
蓝棣之、梁小斌、张清华、老巢、杨黎、宋琳、树才、叶匡政、安琪、黄梵、邱华栋、吴稼祥、师永刚、江小鱼、王艾、孙磊、周瑟瑟、刘以林、张武春、桂杰、季风、北塔、楚天舒、祁国、洪烛、林童、谭五昌、花语、纯玻璃、紫穗穗、爱若、海啸、茧衣、林茶居、牧野、世中人、潘谟子、魏克、西娃、小云、赵四、左靖、殷龙龙、沧桑、邓荣成、朱启扬、戈多、谭念一、三分夜色、龙歌、冰雪莲水、三个A、心地荒凉、千岛、子禾、任牧、周芳芳、柳文洁、沉沙、陈就、刘不伟等。
此外,参加典礼的首都高校社团有:北京师范大学五四文学社、中央民族大学朱贝骨诗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朝露文学社、北京理工大学倾向文学社、清华大学太阳石文学社、中央美院空白诗社。
以下人员出差,致电问候并祝贺:潇潇、北野、李小洛、李轻松、赵丽华、徐南鹏、芒克、唐晓渡、车前子、胡续冬、杜涯、姜涛、张桃洲等。
到会媒体有:京华时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娱乐信报、法制晚报、北京晚报、新京报。
主办:《诗歌月刊·下半月》 编辑部
承办:北京中视经典工作室
[附]第一届中国新经典诗歌奖·授奖辞
诗人马莉是我们这个躁动岁月里安静写作的典范。马莉诗歌从一块“白手帕”的飘扬开始,直至抵达《金色十四行》,其全部凝望均表达了天下经典诗歌的一个基本奥妙,这就是:在一定的尺寸上燃烧。马莉的贡献在于她把当代女性的日常生活提升到一个智性的高度,而令世人瞩目。马莉的诗歌恢复了中国古代女性词人的典雅传统,这个典雅来之不易,几乎要被暴戾撕碎。马莉诗歌精神里无处不在的纯净之光,终于演变为中国当代女性诗歌的一个重要母题。马莉的诗歌尺度自给自足,无限柔韧,并且如此多娇。正如诗人自己所说“光芒,并不需要光芒的照耀”,我们完全赞同。(执笔:梁小斌)
获奖感言 马莉
我能荣获首届中国新经典诗歌奖,并来北京领奖,我感到既意外又欣慰。《诗经》上说:“莺其鸣矣,求其友声。”孔子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大意是说“乐莫乐兮新相知”。在这临近冬至,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里,我深切感受着相知的融融春意。在不久前我写的一篇文章中,我这样谈到过我的写作生活:我是一个低调的诗人。除了白天做好我的工作,晚上在家,不是阅读,就是写诗和画画。我不太喜欢社交,一切属于写作以外的活动,对于我而言都是十分勉强的。本质上,我是孤僻的、紧张的,甚至是少言寡语的。而且,我总觉得现在的诗人过于喧嚣了,既没有中国古代诗人的那种厚道与谦卑,也没有西方诗人的单纯与宽容。很难见到沉默地写好一首诗歌的诗人,即使有,也实在是太少了。我坚持认为,能用一生的经历写好一本自己喜爱的诗集,乃是一个诗人理所当然的本份。我因此而对类似快餐之类速成的事物是始终保持怀疑和警惕的。但我又认为这并不意味着诗人应该自闭,特别是诗人的心灵,它应该永远是敞开的,既渴望着交流,也时时感应着八面来风。一首好诗是一个诗人长期而内在的生命体验的结果,它是“默不出声的”,不需要去寻找被发现,它只等待着被发现,而心灵与心灵的相通是一种缘份,更是一种宿命。 现在,我正享受着这种缘分带来的快乐,仿佛荒漠涌流出甘泉,它来自心灵与心灵的相通。它使这个冬天显得温暖。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