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歌谶语梨花符号赵丽华中国老巢 |
分类: 老巢随笔 |
如果我说赵丽华是目前中国“最有名”的诗人,起码在大众传播和社会舆论范畴是有根据的。现场的情况就是这样:因为赵丽华,被冷落已久诗歌被越来越多的人挂到了嘴边。如果谈当下诗歌几乎不可能不对赵丽华指点点,而对赵丽华评头论足免不了要扯出汉语诗歌来端详一番。面对此情此景,诗歌圈没有给出应有的喜悦和相应的策略。一向敏锐的诗人们这一次集体表现出令人费解的“迟钝和麻木”,一付“事不关己”的嘴脸,让人寒心!
作为一个在场者和朋友,对赵丽华和所谓的“梨花诗”,我使用的另一个题目是:网络、性别和风沙吹过。倒过来从后往前说,不是我一时的心血来潮。
《风沙吹过》,是赵丽华早年的一首诗,也是她所有作品中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一首。更准确的说,是第一眼就被吸引就印象深刻并至今难忘。我在许多场合跟不同的人们都说过:我年纪越大越宿命,越来越相信人和事都有自己的定数。一件事,不论好坏,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都不是以这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发前,总会有事后才被记起并认可的谶语和兆头。
在被“恶搞”之前的两年里,赵丽华几乎不再写诗也不参加什么诗歌活动,她想“淡出江湖”。差不多就要得逞了,突然一夜之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得到这个消息我就想起了这首诗,里面的句子几乎是对这件事的预言:那吹进城市、“步伐比行人还快”、“带着情绪往上吹”的风沙“将吹过我”!
年轻时我读过一首著名的“朦胧诗”,题目两个字:“生活”;内容一个字:“网”。那时候中国还没有互联网,更没有博客。现在看来这多像是对今天的预言,一个可怕的谶语啊!眼下的我们已经习惯上网,在网上工作、交友和消磨时光。网络,改变并继续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带来阳光般的好消息和情感的花香,同时也带来了“炒作”和“恶搞”的沙尘。
写到这里,我满脑子都是《风沙吹过》一诗的结束语:风沙,“吹过我时/就渐渐弱了下来”。但愿这也是一个预言,有关中国诗歌的,并将被兑现。有一天,当我们的诗坛进入沙尘过后的丽日和风,能够客观而公正地看待赵丽华这个曾经作为一个符号为诗歌牺牲过的诗人吗?
前一篇:天堂现在关门
后一篇:爱情,要求“适时而纯洁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