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诗九十年第一次推出十大批评家

(2007-05-08 15:52:33)
标签:

诗歌批评

十大新锐

诗歌月刊下半月

第一次

老巢

 

《诗歌月刊·下半月》2007年3/4合刊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特大号

 

         奖励批评:九十年第一次

                ——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在京隆重揭晓

                                     

    历史是诡异的,有时就产生于一个人的一念之间。

    为中国当代诗歌界评选“十大批评家”的念头2006年就有了。我出资承办《诗歌月刊·下半月》,本意并不想把这份刊物做成单纯发诗的阵地,中国的诗歌刊物不多,但已够用。那么为什么我还要拿下这份刊物?都知道诗歌在现时代是没有经济效益可言的。说白了,就是尽己所能为诗歌做做事。诗歌的事,别人不做,那就诗人自己做好了。

    一年来,刊物的主要精力用在创品牌方面,在选题上创新,在版式上创新,这是我们着力在做的。2006年,我们推出了“博客特大号”、“安徽新诗阵线”、“诗歌地理特大号”、“中间代特大号”,在诗界引起一定反响。当时,评选十大批评家的议题也曾经摆上桌面,但最终我还是觉得时机尚未成熟,没有接受编辑的这个建议。

    2007年是我继续承办《诗歌月刊·下半月》的第二年,我已经不满足于游走在诗界内部了,第一二合刊我们的重点放在“中国文艺复兴”这个专题,并以此为轴心,辐射到2007年的几个重要诗歌事件譬如:哈尔滨天问诗歌公约、南京中国诗歌排行榜、北京极限写作,等等事件。刊物开始往大诗歌概念走并因此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可。

    这样,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的评选活动有了充分的背景铺垫,那就是刊物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已基本具备。顺便说一下,每期刊物寄往全国各大高校批评家手中的接近千本,几乎可以说,只要你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我们一定会争取把刊物寄到你手中。对理论的重视一直是刊物的选稿原则,刊物也因此团结了一大批诗歌乃至大文化领域的批评家。

    中国新诗90年,诗人评选层出不穷,名诗人也是济济一堂,但一个有趣的现象却是,从来没有人想到为批评家评个奖,排个位。个中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我们要做的只能是,把念头落到实处,填补这个空白。为什么是我们来“填补”就不是我们能回答的了。

    4月6日(星期五)上午,编辑部简单地开了一个碰头会,商量这件事。很快,我们定下一个现在想来有点匪夷所思的决策,就是:由编辑部定下十大前辈批评家组成评委会,再由评委会海选他们认为新锐的10个(含10个以内)1960年以后出生的诗歌批评家。最后把总票数加起来就是结果了。

    用“海选”的方式在诗歌界的各种评选中都是首创。通常而言,主办方一般都要提供相关名单供评委评选。但我们不这样。更有特色的是,我们说干就干,连给评委通气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按常规方式开会碰头之类了。现在想来,这次十大评选可以说是诗歌界最为高效、客观、公正的一次了,要知道,十大前辈批评家的分量是中国诗界每一个人都发自内心认可的,只要你写诗,你就能够从各种诗歌史的选本中知道他们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贡献。

    也正是因为十大前辈诗歌批评家的公信力,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的公信力才有了保证。4月9日(星期一),中国当前颇具人气的诗歌网站都在太阳下山之前赫然推出一条消息: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在京隆重揭晓。

 

    [专家评审委员会·十大前辈诗歌批评家(按姓氏笔划排列)]

陈 /1958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陈仲义/1948年3月出生于厦门。厦门城市大学中文系教授。
吴思敬/1942年出生,北京人。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杨远宏/1945年7月出生,重庆江津人。四川省艺术学校教授。
唐晓渡/1954年1月生,江苏仪征人。作家出版社编审。
徐敬亚/1949年生。海南大学诗学中心教授。
程光炜/1956年12月生,江西婺源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
谢 /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人。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蓝棣之/1940年5月22日生于四川新津。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燎 /1956出生于青海某骑兵团。威海日报高级编辑。


  [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按票数多少排列,票数相同的按姓氏笔划排列)]

张清华7票)/(1963——)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桃洲6票)/(1971——)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 6票)/(1968——)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姜 6票)/(1970——)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臧 6票)/(1964——)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向卫国5票)/(1966——)文学硕士、广东茂名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谭五昌4票)/(1968——)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杨四平3票)/(1968——)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罗振亚3票)/(1963——)文学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敬文东3票)/(1968——)文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简历和授奖词

 

 

·张清华

 

张清华简 历

 

张清华:1963年10月生,山东博兴县人。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2004年期间执教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初调至北京师范大学,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上世纪80年代初始迷恋诗歌写作,90年代初开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并涉猎诗歌研究与批评。出版专业研究著作《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1997,江苏文艺出版社)、《内心的迷津:当代诗歌与诗学求问录》(2002,山东文艺出版社)、《境外谈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叙事》(2004,花山文艺出版社)、批评文集《天堂的哀歌》(2005,山东文艺出版社)、学术随笔《隐秘的狂欢》(2006,山东友谊出版社)等7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曾先后发表有关当代诗歌的理论评论文章60余万字,主持2004至2006年期间《上海文学》“中国当代民间诗歌版图”专栏,主编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文学大系·诗歌卷》2001至2006年共六卷;曾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学术奖学金,先后于2000年至2001年、2006年夏客座讲学海德堡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大学。

 

授 奖 词

 

在一个低俗、昏聩、虚幻、物欲和工具理性颠狂的时代,张清华以他连思想者也少有的清醒和洞察,审视这个时代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同样低俗、昏聩、虚幻的诗歌现状和语境,呼唤文本与人本双重见证、承担的诗学建构,表现出一位批评家毫不妥协,一针见血,难得可贵的良知、道义、勇气和对诗学全面的忠诚。比起那些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显赫一时的喧嚣来,张清华的声音将更加恒长而久远。

                                               ——杨远宏执笔

 

 ·张桃洲

 

简 历

 

张桃洲,1971年3月(阴历)生于湖北。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并著有《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等个人专著,学术成果曾获首届唐青年文学研究奖、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授 奖 词

 

张桃洲一直坚持从话语角度研究新诗,为还原新诗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努力不殆;同样他也以话语症结的索解为重心,积极介入当下诗歌,做出一系列清新而锐利的言说。张桃洲入道不长,便获脱颖而出,获得本次多数评委认可,表明他优质的学术追问和学术张力。他严谨扎实,沉静细致,文本穿透,展示了良好的学术潜质与学术前景。

                                             ——陈仲义执笔

 

·周瓒

简 历

 

周瓒(1968-),江苏人,1985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学时代(1985-1989)与朋友们组织诗社、创办刊物,自印诗集《七月潮》(1987)。1993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1998年,与友人创办女性诗歌同人刊物《翼》,并参与北大同人诗刊《偏移》的编辑工作。1999年从北大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年,获安高诗集整理奖,出版诗集《梦想,或自我观察》。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有诗集《影片精读》、《梦想,或自我观察》等。

 

授 奖 词

 

周瓒的批评来自系统的专业学识、自身的诗歌写作经验、女性身份特征这样三个支点。她将当代诗歌现场的纷纭事象带入学理性的梳理,又将经院性的理论溶入诗歌现场的考辨,由此凸现出她诗歌批评中严谨的学理性和活跃的现场感。这对当下凌空蹈虚的“博士式批评”,反现出一种鲜明的标尺参照。她对当下女性诗歌写作一系列指涉精微的发言,形成了理论上疏浚畅流的功能。

                                             ——燎原执笔

 

 

·姜涛

简 历

 

姜涛,1970年生人,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后来改读文科,在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诗歌写作,曾参与民间诗刊《诗歌通讯》、《偏移》的编辑,1997年获“刘丽安诗歌奖”。写诗之余,也尝试进行诗歌批评及诗歌史的研究,博士论文《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于2004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出版有:《鸟经》(个人诗集)、《新诗集与中国新诗的发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合著)、《北大文学讲堂》(合编)、《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译著)等。

 

授 奖 词

 

训练有素的专业学理,比诗学更宽广的大文化眼光,二者之间现实/历史感的互涉互动,这就是姜涛的诗学基石和背景。这样的基石和背景,让姜涛的批评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扎实深入而又宏阔丰盛。比起某些只盯住诗学的浅狭和冬烘叮蚊来,姜涛更为开阔成熟的诗学心智和诗歌批评,预示了他将是未来一位年轻有为的优秀评论家。

                                                ——杨远宏执笔

 

 

·臧棣

简 历

 

臧棣,1964年4月出生在北京。1969年曾随父母辗转在云南、四川等地。1977年回北京。1983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7年7月本科毕业,获北京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现当代文学,1990年7月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为《莫言的小说和地域主义》。同年8月,供职于中国新闻社北京分社,任记者三年。1993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现当代文学,1996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1997年7月获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40年代中国新诗的现代性》。1999年9月至2000年7月在美国加里副尼亚大学戴维斯校区任访问学者。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在台湾实践大学任客座副教授。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任教于日本东京大学。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授 奖 词

 

凭借诗学谱系的洞悉通达,与个人细节辩证法的精细缜密,臧棣“作为一种写作的诗歌”和“诗歌知识”的诗学观与诗歌批评,既与既往诗学经验和传统,保持足够清醒的警惕和距离;又巧妙地掠过、擦亮、推进、超越既往的诗学经验和传统,对现代诗歌本文的向度、纯粹和自足,具有启示和引领的品质,表现为殚精竭虑、精雕细刻与深谋远虑、风光无限奇妙结合的现代诗学抱负和雄心。

                                           ——杨远宏执笔

 

 

·向卫国

 

简 历

 

向卫国,男,1966年出生,土家族,湖北长阳人。文学硕士,副教授。现任教于广东省茂名学院中文系。

授 奖 词

 

以一个“外省”批评家的身份而为诗坛所瞩目,既意味着某种潜在的难度,更表明了跨越难度的能力。作为这样一个批评家,向卫国(笔名北窗)以对诗坛主流话题学术性的和现场感的深度介入,确立了自己的批评基座;又在对地域群体诗歌生态(诸如倡导建构“南方诗学”)和诗人个案的研究探讨中,拓展出新的向度。在批评领域中,这种已经构成了研究现象的支系方向的延伸,将成为批评家对于诗坛的特殊奉献。

                                                  ——燎原执笔

 

 

·谭五昌

简 历

 

谭五昌:江西永新人。199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年获当代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北京联合大学。2001年9月重返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当代文学方向博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文艺报》、《南方文坛》、《大家》、《文艺争鸣》、《当代文坛》、《北京文学》、《山花》、《诗探索》等国内刊物上发表文学评论数十篇。编著有《中国新诗300首》、《中国新诗白皮书(1999-2002)》、《海子诗作精品赏析》、《词语的盛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诗人作品精选》(合编)、《百年中国儿童诗选》(合编)、《中学语文大视野》(高三卷)、《2002年大学生最佳诗歌》、《谭五昌的诗》等十余种。其诗学专著《秩序的生长——后朦胧诗文化诗学研究》(合著)被列为“第五代学人丛书”,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被重庆《国际汉语诗坛》评为“2003年度国际最佳评论家”(华语地区)。2005年受聘为甘肃省文学院特约评论家。2005年6月,发起创办旨在推动现代汉语诗歌与世界其他语种诗歌交流的国际汉语诗歌协会,任国际汉语诗歌协会秘书长。2006年10月策划筹办“中国诗歌高端论坛”,并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成功的举办了“中国诗歌高端论坛”开坛仪式暨台湾著名诗人罗门先生开坛专题演讲,受到诗界的普遍好评。2006年被中国作家网列为“新锐批评家”。

 

授 奖 词

 

编选时段性的诗歌选本、进行时段性的诗坛生态宏观描述、对诗歌创作中重要课题和重要诗人个案的纵深学术探析……集合为谭五昌作为批评家的工作主体。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发展的不同区段,都有谭五昌或强或弱的声音。他摒弃了圈子化的对于诗坛不同创作现象的公正指认和归纳,学术视野的包容性,参与当代诗歌建设的热忱,独立的批评立场,构成了他在当代诗坛的特殊姿态。

                                           ——燎原执笔

 

·杨四平

 

                                 简 历

 

杨四平,男,1968年生于安徽省宿松县,1985年-1988年在宿松中学读书,1994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1997年到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第二年出任华文新诗研究中心主任,1997年-2000年连续4年被聘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青春诗歌》诗论专栏作家。2001年底因工作需要调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至今。现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在《光明日报》、《文艺报》、《诗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诗论近百篇,公开出版诗论专著《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中国新诗学》等10部。主编《中国诗学研究》、《大学语文》等3部。现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理论流变史和新诗伦理学研究。

 

授 奖 词

 

杨四平在很短时间内出版了《中国新诗学》《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等多部著述,发表近百篇论文。他视野开阔,涉及面广,着力于各历史阶段诗人坐标的“测绘”工作,探询抽绎,见微知著。他多方介入诗歌教育、诗歌文体种类、台湾诗人专题、新诗理论等研究领域。剔抉采挖,时有新见。是中国新诗研究年轻而重要的中坚力量。

                                          ——陈仲义执笔

 

 ·罗振亚

 

简 历

 

罗振亚(1963-),黑龙江讷河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1983年、1988年、2003年分别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天津市写作学会副会长。曾出版等专著七种,出版诗集一部,主编丛书四套,在《新华文摘》、《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光明日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诗探索》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三十余篇;曾获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青年一等奖、一等奖与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励。

 

授 奖 词

 

罗振亚在“现代主义诗歌”流变方向上已有2部著述,再推出《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专著),持续有效地形成一条研究链,是新世纪诗歌界一个难得的收获——及时回应了20年来变幻莫测的诗歌写作实践。重要的是,他的稳健、公允、笃实而不乏前卫掘进,成就了新诗史家应有的素质。

                                           ——陈仲义执笔

  

·敬文东

 

简 历

 

敬文东,男,1968年冬生于四川省剑阁县,曾在四川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学习,文学博士,现执教于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要学术著作有《指引与注视》、《失败的偶像》、《流氓世界的诞生》、《写在学术边上》、《被委以重任的方言》,并出版有小说集和随笔集多种。

 

授 奖 词

 

与某些背着共用的学术磨刀石上阵,甚至以此磨刀石为刀剑的批评家不同,敬文东对磨刀石的选择,是血性和审美趣味多于共用,是旋风般磨刀后,将那块石头一脚踢开,痛快酣畅,挺进新锐。这使他的批评鲜活生猛而具有某种紧迫、当下、在场感。批评的创造性冲动,让他总是敏锐、刻意地使批评成为个人指认、个人风格的发现,或发现式个人批评话语和批评文本。他的批评,也由此而成为当代中国现代诗版图一个怪异独特、不可忽略的亮点。

                                             ——杨远宏执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