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艺复兴社会良知知识分子劣行公民老巢 |
分类: 老巢随笔 |
对于许多年前发生在欧洲大地的那场运动,已被历史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对它的复述和诠释,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杜撰”和“虚构”的成分。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所谓“文明”盛景,则更像是那遥远而飘渺的“美梦”。也许比我们想的还美,但更可能是荒淫而血腥的。它当年是被聪明的意大利人拿来“说事”的,用来反驳中世纪漫长而深沉的黑暗。
今天我们拿“文艺复兴”来“说事”是可以的,如果我们有充足的智慧来保证我们不会“聪明反被聪明误”。首先我们不能停留在辩论的快感上,空口讲白话是不行的。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法解决甚至永远也搞不清楚的疑难问题,可以先放在一边。历史的“真相”只在历史自己的心里,时代的命运深不可测。我们只有从最薄弱的个体入手,从检讨自我做起。
我们读过很多书,但我们是“知识分子”吗?知识分子应该具有起码的“批判精神”,维持“社会良知”的底线,站在普通民众的立场上,面对统治者,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呼吁和控诉。我们可能掌握了一些具体而实用的知识,但我们“有文化”吗?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不配对民族家世和更广袤的人生说三道四。传统文化是我们世代相传的血脉。
面对社会的阴暗势力,我们有勇气斗争吗?面对底层人民的苦难和灾殃,我们痛心疾首并竭力救助过吗?我们有没有干过“亏心事”甚至“助纣为虐”?
我们有着正当的职业和各种冠冕堂皇的社会职务,但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公民”吗?我们知道并履行着“一个公民”应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吗?在一个连起码的“公民意识”都没有建立起来的社会谈什么“文艺复兴”,是不是奢侈了点?目前我们迫切要做的是认清自己、发现自己、改正并健全自己,按照“大写”的要求活得“像一个人”。
庆幸的是在我们需要“榜样”的时候就有了榜样。进入2007年,首先是“朦胧诗人梁小斌站出来公开“忏悔”,承认自己“提供的所谓‘诗歌经典’”,在“无形地毒化着后人”,建议把把自己的“成名作”《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从所谓的诗歌经典系列中永远抹去”!接着,作家王朔在媒体上自我"揭露”,坦言自己的种种“劣行”。
这两位当代在“母语”中走得最远的人,又一次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从他们身上我依稀看到了中国“文艺复兴”那远在天边的一缕光芒,恍惚而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