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皖籍诗人推荐:二、金克木

(2007-01-22 12:30:31)
标签:

皖籍

诗人

梵文

《立报》

金克木

北平

老巢

分类: 老巢随笔

以前就知道大学问家、大教育家金克木先生年轻时写过诗,直到编《安徽新诗阵线》,看了他的诗才知道原来他是个大诗人,比与他同时期的许多“著名诗人”写得更出色!他笔下安详、干净、柔软而灵动的句子,动情又节制的表达,说明我们的白话诗一开始就占据相当的高度。他的诗意取向既古典又现代,并且谐调,着实难能可贵。金先生的诗,让我们看到了白话文清澈而明亮的源头,到现在已经被弄脏,需要清洗,从头再来!

                   

    

 

            金克木诗三首

 

 

灯前

 

煤油灯的幽光

敷上你的面颊了。

也有这样的颜色

涂上你的心吗?

 

默默地做着事:针线,茶饭。

默默地消损着:日里,夜里。

还有一点慰安吗?

孩子又呱呱地醒了!

              

?/P>

年华

 

年华像猪血样的暗紫了!

再也浮不起一星星泡沫,

只冷冷的凝冻着,

—— 静待宰割。

 

天空是一所污浊的泥塘,

死的云块在慢慢的散化,

呆浮着一只乌鸦,

—— 啊,我的年华!

 

 

生辰

 

点点的雨,点点的愁,

这古井永远都依旧。

 

丝丝的恨,丝丝的风,

该收拾了,这瓜架,豆棚。

 

一支人影,一支蜡烛,

桌上摊着别人的情书。

 

一声蛩吟,一年容易,

一天又添了一岁年纪。

 

 

金克木(1912-2000),安徽省寿县人。中国著名梵文学家、佛学家、诗人、翻译家、教育学家。早年曾在小学任教。1930年到北平,1935年到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从事翻译和写作工作。1938年任香港《立报》国际新闻编辑。1939年任湖南桃源女子中学英文教师,同时兼任湖南大学法文讲师。1941年赴印度加尔各答,任《印度日报》编辑,同时学习梵文。1943年开始研究古代印度哲学、佛学与文学。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起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至今。曾教授印地语、乌尔都语、梵语,为我国东方学研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金克木教授系国内外著名东方学者、教授,在梵文、佛学、翻译、诗歌、美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古代文史及中印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均取得卓越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现当代学术事业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突出成就。早在1930年,金克木先生在北平时,就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诗歌和翻译作品,著有诗集《蝙蝠集》《雨雪集》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