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
>>> 正大光明 >>> 是皇帝在園內舉行朝會、接見外使的行政區域。功能類似故宮的太和殿、保和殿,亦是皇帝駕崩后停靈之處。占地10萬平米,建筑面積7000平米。正大光明殿建成于1725年(雍正三年)內檐高懸雍正玉書“正大光明”四字匾。 |
|
>>> 遠瀛觀 >>> 西臨海晏堂,在長春園南北主軸線與西洋樓東西交匯處,是最為壯觀的歐式噴泉景觀。遠瀛觀分為三部分:遠瀛觀主體樓、大水法、觀水法。 |
|
>>> 觀水法 >>> 南邊朝北建有專供皇上觀賞噴泉用的寶座和石雕屏風,名曰觀水法。 |
|
>>> 線法亭 >>> 位于大法水之東,在圓形土丘上建西式漢白玉八方亭。“線法”意指西方透視法。 |
|
>>> 萬花陣 >>> 即迷宮,現已重新復建。黄花阵花园门为西洋座钟形,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花园迷宫中央为石亭,内设西洋式座椅。每年中秋节皇帝坐在亭子里,宫女们手持黄色莲花灯从迷宫入口进去,谁先到达亭子,就可以得到赏赐,所以又称黄花阵。 |
|
>>> 万方安和 >>> 是以国家统一、天下太平为意境的一组景观, 位于圆明园中心景区后湖的西北侧。雍正时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 乾隆时称“万方安和”。主建筑位于湖中,外观为卍字形,共33间殿宇, 万字型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特例。 |
|
>>> 蓬岛瑶台 >>> 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位于福海中央,为相连的三座湖心岛,仿神话中一海三山之意,水雾中的蓬岛瑶台如仙境一般。 |
|
>>> 牡丹台 >>> 就是后来圆明园四十景中的“镂月开云”。牡丹台位于后湖东岸,南临曲溪。殿为三间,殿前以文石为坡,种植牡丹数百本.康熙六十一年,康熙来圆明园的牡丹台观赏牡丹。主宰中国命运长达130余年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在牡丹台会聚一堂,传为佳话。 |
|
>>> 九州清晏 >>> 圆明园中最早的建筑物群之一,部分建筑物为康熙年间所建。雍正初年,此部分景区成为帝王重要的寝宫区.历史上著名的西太后(慈禧)为“懿嫔”时居住在此。九州清晏位于圆明园九州地区的中轴线上,此处是“上元三宴”之首宴的地方。此处也是各地衙门,向皇帝呈览贡品、物件、画册的地方。 |
|
>>> 鸿慈永诂 >>> 亦称安佑宫,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月地云居西北,为清帝御苑的皇家祖祠,主要供奉御容画像,是一处大型的寺庙园林,占地6.5万平方米,筑面积3600平方米。 |
|
>>> 海晏堂 >>> 由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
|
>>> 方外观 >>> 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为三开间用刻有回纹图案的大理石贴面的欧式小宫殿.上下各三间,两侧有半环形石阶通往二楼。“方外观”为一座清真寺,据说此楼曾是乾隆帝维族爱妃(容妃,俗称香妃)作礼拜的地方,方外观西南桥外有一座西式八角亭。 |
|
>>> 方壶胜境 >>> 在福海东北岸湾内,1740年(乾隆五年)建成是圆明园中最为美丽的建筑。此景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30余座佛塔,建筑宏伟辉煌,是一处仙山琼阁般得著名景观,主题阁楼实为一座寺庙建筑。 |
|
>>> 澹泊宁静 >>> 俗称田字房,又名淡泊清净。此景雍正5年1727年已建成。这座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田”的意为耕地,农业是封建帝国的命脉,皇帝每年都要在这儿举行犁田仪式。 |
|
>>> 别有洞天 >>> 在福海南岸,位置隐秘,经城关出入,有纳翠楼、水木清华之阁、时赏斋、石舫。雍正时期曾在此处开炉炼丹,乾隆(1736-1795年在位)、嘉庆(1796-1820年在位)二帝常在此园居住。现今遗址处还留有石舫的基座。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