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祖国各地越来越一致的城市建设和要求必须一致的思想。
http://s3/middle/4896432bxc93f8e3bb022&690
北京颐和园荷塘
http://s7/middle/4896432bxc93f8ebeb106&690
杭州西湖荷塘
http://s14/middle/4896432bxc93f8f40344d&690
承德避暑山庄荷塘
历朝历代,一到夏季,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们也和平民百姓一样嫌热,几十年往前的几千年都没有空调,身着盛装的主心骨们热的满身是汗,自然不爽,于是就会差人或亲自八方寻找凉爽之地。早先交通不便,他们便在离紫禁城不远的地方弄个颐和园(用英文翻译就叫夏宫,说明这里就是夏天来的地方),又在稍远的承德弄个避暑山庄以便在炎热的夏季逃离紫禁城入住凉爽之地理清思路;后来蒋先生主政,就以“夷之长”——外国人避暑的方式,去海拔相对较高的地方运筹帷幄,庐山、峨眉山都是如此;再后来,主政的改了毛先生,京城又北迁至北京,虽也在庐山等地忧国忧民过,但后来还是发现了北戴河这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这里既凉快又可以锻炼休闲,还离宫不远,于是,每逢夏季,主心骨们纷纷向北移动鞠躬尽瘁。所以,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就相当于清代D中央、国务院的北戴河。
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都属于清代皇家园林,而杭州西湖,属于小资。虽然他们都有很多共同之处,但西湖貌似是自然形成,而颐和园和避暑山庄则是人工打造,而且是参照当权派心目中的美景打造。那时候能参照的美景时什么?自然是天堂杭州的西湖,于是,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都摆脱不了西湖的影子,尤其是水景。幸亏那时候的皇上没见过九寨沟或者其他什么地方,要不还得用更多民脂民膏按九寨沟的样子在紫禁城附近弄一个呢,在承德不就有一个为会见藏王而专门修建的“小布达拉宫”嘛!
简单看,那时的皇家园林和西湖这样的普通风景区主要的区别就是,有风景还得有领导办公、休息、会见外宾用房的即为皇家园林,只有风景的则为西湖这样的风景区。它们相同的地方在于“山”是骨架,“水”是灵魂,西湖有孤山等山、颐和园有万寿山等山、承德避暑山庄有梨树峪等山,西湖游西湖、颐和园有昆明湖、避暑山庄也有西湖、银湖等湖,正所谓“山得水则活”。总的来看,西湖是“以山环水、以水绕岛”的自然形态,颐和园和避暑山庄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人工雕琢。
所以,当我第一次进入颐和园和避暑山庄尤其是水路的时候,我仿佛又一次来到了西湖,荷花、垂柳、拱桥、假山都是那么雷同,就像祖国各地越来越一致的城市建设和要求必须一致的思想。
http://s10/middle/4896432bxc93feae70d39&690
北京颐和园垂柳
http://s10/middle/4896432bxc93feb5975e9&690
承德避暑山庄垂柳
http://s2/middle/4896432bxc93febc453e1&690
杭州西湖垂柳
http://s16/middle/4896432bxc940128a29cf&690
北京颐和园的桥
http://s4/middle/4896432bxc9401325a9d3&690
承德避暑山庄的桥
http://s6/middle/4896432bxc94013873015&690
杭州西湖的桥
http://s10/middle/4896432bxc94034f53139&690
北京颐和园的建筑
http://s6/middle/4896432bxc94035adcb55&690
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
http://s6/middle/4896432bxc940361f7825&690
杭州西湖的建筑
http://s1/middle/4896432bxc94066e04c00&690
北京颐和园的塔
http://s16/middle/4896432bxc94067746e3f&690
承德避暑山庄的塔
http://s6/middle/4896432bxc94067c885c5&690
杭州西湖的塔
http://s15/middle/4896432bxc9408b7a440e&690
北京颐和园的栏杆
http://s12/middle/4896432bxc9408bdf856b&690
杭州西湖的栏杆
http://s1/middle/4896432bxc9408c7da000&690
承德避暑山庄的栏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