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轮训3

(2023-03-21 18:15:47)
分类: 旅游、培训
                                                      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
                                      ——两会精神与宏观经济政策任务重点分析
                          张占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一、中国式规代化的基本问题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思考
      第一个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的现代化是什么关系?
      中国的现代化突出了近代以来中国探索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过程。
      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改良主义、自由主义、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
      技术层面、社会层面、实业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
      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历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中国的现代化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更是主动探索得到、已经被实践证明成功的现代化整体性方案。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考量
       关键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体分组                     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世界银行2022年划分标准)
低收入经济体                                            1085美元以下
中等偏下收入经济体                                1086—4255美元
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                               4256—13205美元
高收入经济体                                           13205美元以上
       2022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12608美

       二、全面建设规代化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主体:政府VS市场——市场是主体
       政府和市场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2022年中国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69亿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历史性地跃上5000万户和1亿户的大台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能否真正激励“无形的手”、约束“有形的手”,构建“有效的市场”和建设“有为的政府”?
1949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1978年:逐步由计划转向市场,市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013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全面建设现代化当前的任务
       四、以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习轮训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