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苏北人,我是周立波经常说起的江北人。我1994年在上海创业,2002年加入上海市青联,2005年开始做第一财经头脑风暴,2011年在上海创立零点青年公益创业与发展中心YES和飞马旅。坦率地说,在刚来创业的几年中,对于上海不是一种归属感,而是因为机会而产生的奋斗感;但成为上海市青联委员后,那种本地化的归属感有很大的增长,而在成为第一财经的主持人后,那种因为影响力而获得的与本地市民互动的机会,让自己明确地把自己归入了上海。但在自己能够创立基于上海的公益组织YES黑苹果青年和创业服务机构飞马旅的时候,我觉得我能够为上海做出更大的贡献了。
一个人的社会成长根据这样的一个过程我大致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社会适应——依靠一技之长或者一得之能,而能在一个立脚,被接受,有个饭碗,被一个单位或者一群同事认同,成为一个在一个地方独立生活的人;社会网络阶段——加入某个本地组织,成为组织化网络与获得组织资源的一分子,增强了社会互动能力,扩大了社会交往面与规模快速获得社会资源的能力;创新本地社会——创立社会组织,凝聚资源,发挥出更大的超越自己个人的影响,实现自己自然人向法人化的转变,焕发出超越超然的能量,带给周围人、社区与社会更多的帮助与利益。
今天人们在流动,在移动,在不同的地域置业、工作、选择对象、旅行与学习,我们停留与居留的半径大大扩大了,我们在本地人与异乡人的角色间游移,其实我们也在保持更大的社会进入与社会连接的可能性。我们跨越文化,我们也在融入文化,我们甚至还在革新文化与创造文化。这其中有痛苦与不适,也有新奇与快乐,还有很多的美妙的接触与故事。但无疑的,异乡现在更容易变成故乡。
昨日场景:杭州阿里创业者交流,下午飞马创业聚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百汁千张
将生姜片、葱末、蒜末加薄荷叶少许,用石臼捣成汁。千张六张,切成小条,起橄榄油锅,先快炒千张条三分钟,加食盐酌量,半分后加入佐料汁,再炒半分后起锅可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