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时关于生意人是否应该在商言商的问题,颇有一些讨论,这也本是一个可以见仁见智的问题,所以不需要有啥结论。在我看来,生意人做好生意是本分,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生意人在做好生意的同时可以在生意范围内的做法、对待员工与商业伦理的规则本身可以是否更负社会责任的区别。而我则进一步认为,应该倡导企业人群与社会上更多的青年人群用公益去尝试、体认、培养服务素质,同时用更加具有创业者的精神去从事社会服务,如此公益与商业可以彼此渗透有效融合。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社会历练为家庭环境与教育环境所削弱,因此更多的社会服务参与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爱好,辨明自己前进的方向,准备更多的自己有感觉的职业素材。而也正因为有公益因素,所以社会也会给大家更多的机会与更多的容忍心。所以,我呼唤一种公商业精神与思路,形成某种平衡的思维方式,不再简单地把公益与商业两者对立起来,而是更多的统一起来。
以往在零点的创业中,正因为公益性的社会研究与商业性的市场研究结合,所以能洞察很多同行所不能洞见的某些角度;今日在公益创业支持机构黑苹果与创新服务业创业支持机构飞马旅的结合中,同样也能对于社会人才的选择角度与项目的支持角度形成自己的特色。人们固然有公益或者商业比重有异的偏好,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么大家不是认识还浅,要么就是因为认为割裂,其中链接的成分完全可能多于割裂的成分的。
所以做黑苹果青年不必只是做成公益,因为你以公益开始,锻炼了领导力、社交能力、服务态度,但也从此得到别人格外的好感,而且可以透过公益的路径让你的人际洞察、技术应用到消费人群、熟悉自己过去不知道的市场成为可能。当然做了飞马星驹也不需要认为自己只需要在商言商,因为在人才早期培养、有效接近目标人群与体会内在的价值社会化、与消费者进行非功利层面的衷心互动,在在都需要超越生意经的学术、科学、艺术、心理、文化的逻辑、知识、行动与投入,这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发展型公益了。在这个意义上,人生的入口可以有多样,其中的修为在于我们自己的体验,而最后的出口则不见得与入口完全一致,或者大部分情况下是不一致的。重要的是要选择某种社会入口,而不要太在乎是公益还是商业,在社会体外才是荒废很多大好时光与资源的做法。
昨日场景:参加朝阳海外学人创业越野赛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百汁千张
将生姜片、葱末、蒜末加薄荷叶少许,用石臼捣成汁。千张六张,切成小条,起橄榄油锅,先快炒千张条三分钟,加食盐酌量,半分后加入佐料汁,再炒半分后起锅可用
加载中,请稍候......